怪自己懒,看完这本书,已断断续续用时两个月;也惊叹自己的自制力,如此让人动魄感怀的书,居然也能按自己的节奏读完。在翻完最后一页的时候,脑子里还有着自残折磨的哪吒,还有着充满羡慕眼神的杨戬,唯独不见了孙悟空。
即使故事结束,主角的他仍旧活的恣意洒脱,不屑一顾。
后来想想,对于悟空,我们可能有太多的自我纠结与矛盾。我们肯定他,赞美他,却始终做不到他的样子;我们追随他,支持他,行动上却很难跨出一步。但,无论如何,不可否认与掩饰的是,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他都在。
五百年前,他被佛祖压于山下;五百年后,他被困进每个人的心里。
这或许是最大的惩罚。
《悟空传》: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位“齐天大圣”一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像极了最小时候的人们。率性而为,不跟你啰嗦,不听你解释,不考虑后果。敢爱敢恨,敢想敢干。自由尽管是相对的,但童年心中住着的悟空,依然不失本性。
我也想起自己,最初任性调皮,整天一副老子最大的模样。虽老是最后被叫一边面壁思过,但思过后从不会收敛,反而尽兴处,更加肆意发挥。那时候从没考虑后果怎样,脑子简单,也想不了那么多、那么长远。我所知道的只有一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尤其在乡下,在那片更为广阔的世界。一口气跑不到边,一吼声吵不到人,再小的虫子也能戏弄半天,再大的石头也要踹上一脚。
二
可是后来呢,一天天长大,一点点成熟,“理性”这顶金箍,却悄然而至,越来越牢的扣在了自己头上,潜意识地把心里的牢笼越扎越紧。我还在想稍大时候的事,能记起来的少之又少,脑子里除了安静地读书,就是耐心地做题。没有波澜,没有声响,像一部黑白默片,最喜欢的阳光也没了温暖。我成了懂事的孩子,成了听话的学生,唯独不再是原来的那个自己。
会有反抗吗?有,暂时而已。会有挣扎吗?有,表面而已。
越大,我们越让自己信命,“命中注定,命里劫数”,也越来越喜欢把愤懑的、无奈的归于这一种不确定的东西,俯身从它的的脚下,乞求来令自己冷静下来的恩赐。社会复杂,人心难测,再冲不破一张张网。心中的悟空虽时常躁动,奈何各种社会规则、道德伦理的枷锁,束缚至深。
三
偶尔回家稍晚,我喜欢看周遭的人。疲于奔波的,我看到的“悟空”打着哈欠;对杯畅饮的,我看到的“悟空”摩拳擦掌;偶尔有些吵架动手的,“悟空”已经出来了,但尾巴却被牢牢地固定着。。。。不过,这好像不是悲剧,没有悲伤,因为过了今晚,在太阳升起的第二天,他们依旧精神满满,会笑会拼。
初晨的面馆,蒸汽腾起,习惯早起的“悟空”,能看到离他最近的“云”。或许他已习惯现在的样子,没了戾气、叛逆,没了挣扎、反抗。不过,那份不安现状的斗志,也许正浸染着每个人,促其尝试、砺其上进。
我知道,我依然喜欢这充满生气的生活,因为我知道内心困着那个“悟空”即使束缚好久、压抑好久,也不是什么坏事;重要的是,他没死,影响还在,反而会在我绝望迷茫时,推我一把,护我周全,给我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