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先秦儒家论“友”

先秦儒家论“友”

作者: 瑞纳尼 | 来源:发表于2018-12-16 10:14 被阅读0次

“友”的观念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了,但在儒家时期,“友”的观念从“只能跟有血缘的人交友”变成“志同道合之人就可交友”。但儒家论友的观念不简简单单的就是与“志同道合”之人交朋友。

儒家论“友”,到底要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呢?

荀子说了,结交到好的朋友,就能感受到朋友的“诚”和“礼”,在潜移默化之中就能学习朋友的“仁”。同样的,结交到“小人”,在自己潜移默化之中也会跟着“小人之友学坏”。所以,儒家择友,要选择“仁德”之人作为自己的朋友,让自己跟着朋友进入到“仁”的境界。“仁德”之人也就是“君子”,君子的品质就是“仁”,此外,君子在做事方面也有很大的风度。从而可以让“友”之间共同提升。

身边的“小人”很容易分辨,就是那种一直奉承自己的,“拍马屁”的人就是对自己会造成不好的影响,说不定表面在夸自己,不知道会有什么其他意图的人就是会害自己的,所以我们要远离这种“小人”。

还有一种“友”叫做“争友”。这种朋友会“直言不讳”的指出对方的问题,然后帮以改正。这就叫做“批评也批评的很恰当”。“争友”可以让自己提升的很快,但同时,也要谦虚的接受“争友”提出的问题。

找到了君子后,怎样与其为友呢?

子曰:“德不孤,必有郊”一个人的德行要是很高的话,那么这个人肯定不会孤独。所以,品行是交友重要的一点。

要想结交君子之友,先要让君子“看得上”自己,所以,要用儒家的“仁德”为标准提升自己的品德,才有资格与君子为友。在提升自己“仁德”的过程中,不能有一刻懈怠,小到吃饭的时候,也不能违背“仁”的做法。

孟子曰:“此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泽不与之友矣。”用外力是不会让人自愿想跟自己交友的,所以不要用外力想办法与君子交友,比如说用自己的“权”,第一,这是小人交友的方法,第二,这种方法交成的友谊只存在于利益方面,不会长久的。

交到了朋友,如何与朋友交往呢?

论语里讲了:“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在与朋友交往时,怎能没有诚信?孔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不论守信的是坏事还是好事,只顾守住诺言,不是一个品行端正的朋友,而是小人之行。

要对“友”尽到“诚”。这里指的诚并不是什么事情都到做到诚信,当朋友做了一些“坏事”时,要帮助朋友改正,而不是一味的包庇。其次,在跟朋友起冲突时,不要在两人之间有情绪时就数落对方,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再慢慢反省自己的问题,最后找朋友解决问题而不是让问题越来越激烈。

“友”是人类最美好的东西,从“爱”演变成“友”,因为有“爱”才有了“友”,让这个世界多了几分美好,人与人之间也多了几分品行。

相关文章

  • 先秦儒家论“友”

    “友”的观念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了,但在儒家时期,“友”的观念从“只能跟有血缘的人交友”变成“志同道合之人就可交友...

  • 儒家论友

    论起儒家,脑海里便会浮现出儒家论友精彩片段。儒家对交友是有深厚的理解,儒家论友主线为 怎样才能成为朋友?如何选择...

  • 儒家论“友”

    “友谊”二字在中华历史的悠久长河中生生不息有几千年之久。是什么使友谊长存?是什么使友谊永恒?是什么使友谊如此重要?...

  • 先秦儒家论朋友之道

    遇到挚友时总喜欢小酌几杯。当今社会,特别是针对男子而言,出现了“酒肉兄弟”这个词。酒肉穿肠过,什么政治上...

  • 先秦儒家论朋友之道

    朋友是人类社交的十分基础的部分,也是人类社会的基石,更是人类能达到目前这种高度的一个主要原因。 “朋友”的这个概念...

  • 先秦儒家论朋友之道

    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是构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那么,什么是朋友呢?在西周时期,朋友这个概念就已经出现,...

  • 先秦儒家论朋友之道

    友这一字从古至今生生不息。从古代到现在,友经历了非常多的演变。 从西周开始,友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友与我们现在的友...

  • 先秦儒家论朋友之道

    论朋友之道,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他们也是构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那么,朋友到底是什么呢?在西周时期,...

  • 先秦儒家论朋友之道

    “友”一字有悠久的历史,从西周时期便已流传开来,和经过春秋儒家的发扬与改革,友一直传留至今,生生不息。 西周时期的...

  • 儒家论友之道

    “友”观念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从起兴至今流传不衰。先秦儒家的交友之道内容非常丰富。 在西周时期,友仅是指有血缘关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先秦儒家论“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vpt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