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高分电影资源分享
豆瓣9.3《山水情》:无对白无字幕,让宫崎骏甘拜下风的水墨动画

豆瓣9.3《山水情》:无对白无字幕,让宫崎骏甘拜下风的水墨动画

作者: 妮妮是个小妮妮 | 来源:发表于2020-04-12 16:11 被阅读0次

    第70届柏林电影节上,中国水墨动画电影短片《秋实》入围新生代单元,引起了许多关于“国产动画”的讨论。而讨论中有一部作品被反复提起,那就是1988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厂拍摄的水墨动画片,《山水情》

    《山水情》是一部完全无商业元素的中国动画,情节并不复杂,讲的是“知音”与“师生”之情。整部片子长18分钟左右,没有任何对话,但是水墨独特的风采,虚虚实实的意境征服了国内外不少观众。32年前,它获得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拿回至今国产动画界唯一一座国际A类电影节奖杯,2006年被法国昂西动画节评选为世界上100部最伟大的动画短片之一……

    一部经典动画折服世人的原因无外乎两个:文化与技艺,但如今看来《山水情》却多了一种“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的怅然。

    一老一少一琴相传

    山水间一位琴师矗立岸上,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悠扬的笛声传来,惊起一滩野雁,摆渡的少年撑着小舟翩然而至。一路上白水茫茫,少年用一根小木管吹奏着自创的曲子,快活自在,老琴师细听着,若有所思。

    琴师与少年之间没有一句对白,只有潺潺流水和野雁的叫声,衬托着少年的笛声,回荡在天地间,将水墨画淡然清逸的风格挥洒得淋漓尽致。

    下了船的老琴师不知何故病倒在地,古琴“铮”地发出响动,引得少年赶紧上前相助。翌日,老琴师身体康复,兴之所至,取出古琴,弹奏一曲。琴声把少年引到他身边,曲终,他示意少年跟着他的指法拨动琴弦。

    少年学而不厌,老琴师诲人不倦,师徒二人以琴为媒,在深山中结庐而居。春去秋来,少年技艺大涨,甚至能引来群鱼呼和,老人十分欣喜。但慰藉之余,他也思虑如何使弟子更上一层楼。

    这期间,画面里红叶凋落、竹影飒飒、月光波动,白雪皑皑中围炉取暖,长鸣的鸟、声声叫的蛙、逐饵游动的鱼,每一帧画面都像一句诗。以墨色为主,以丹青色彩为辅的水墨画,轻灵优雅地描绘着中华大好的山水,让人心向往之。

    偶然间,琴师看到鹰击长空的画面,雏鹰先在母鹰的带领下飞至天空,然后独自翱翔,一时间他豁然开朗。带着徒弟驾舟山水间,临川而登高。少年被壮美的风景吸引,情不自禁玩耍起来。老琴师将古琴赠与徒弟后,转身独自走入山水天地间。少年对着他离去的方向,抚琴相送,惜别这段真挚的师生情。

    一曲离别,画面又回顾了两人相识、相知、相教的过程。游“山”、历“水”、显“情”,在氤氲的色调下,老琴师与荡舟的少年似是萍水相逢,又似过从甚密,给观众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一切情感尽在不言中。

    中国人的情感一向含蓄不外放,水墨画的“气韵生动,以形写神”的特点更能达到这种情感的表达。故事里的师生情并没有任何说教的意味,只是将一切的情感投注在人物的相处、画中的万物中,能体会到何种感受全权交予观众。

    一笔一墨一匠心矣

    凡能专治一事者,谓之匠,这幅《山水情》,是中国画师的匠心制作。

    水墨动画是可以说是中国首创的一种动画形式,它以中国水墨画技法作为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的表现手段,因为没有明显的轮廓线,所以不能按照制作一般动画片那样根据草稿-线稿-填色的流程。在没有电脑的年代,创作的方法是这样的:

    首先将水墨画的笔法,制作成一个个盖章,保证每一帧笔法的完全相同,着色时,同样一个人物,要分出四、五种颜色,分别涂在好几张透明的赛璐璐片上。每一张赛璐璐片都由又必须分开重复拍摄,最后再合在一起,处理成水墨渲染的效果,一部动画是普通动画四五倍的工作量!

    论匠心,没有谁比得上这些水墨动画制作者,几十年间制作研磨才得了《小蝌蚪找妈妈》、《牧童》《鹿铃》《山水情》这4部作品。

    这种技艺为艺术与民族之间的融合找到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而《山水情》在制作时有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影片中的“少年抚琴送别师父”的场景,为了更加真实、有层次感,采取了“现场作画,直接拍摄”的办法,最后再与动画师创作的动画进行合成。这种方式更能配合故事的节奏,也完全展示了水墨洒脱、一气呵成的优势。国画大师吴山明和卓鹤君先生的参与,为这部动画奠定了坚实的艺术基础。

    日本动画电影导演高畑勋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中国的水墨动画片让我们惊叹不已。可以说,我们那些留白较多的作品正是受到了它的影响。”

    水墨画的精髓虽然在“神”不在“形”,但是《山水情》在细节上还是非常讲究的。

    比如弹奏古琴右手的指法,常用的约有三十多种,最基本的指法也有八种。《山水情》里的琴师醒来后弹奏曲子时有手部动作的特写,许多专业琴师一看指法就知道和真实的相差无二。背景乐的弹奏者龚一先生回忆,当时为了完成指法的动画创作,好几个画师围着他,从不同的角度画同一个指法,如此花了无数的稿子,才出来短短十几秒的画面。

    想想现在某些古装剧,弹琴的时候出来的是古筝的声音,更别谈演员指法了,这样急功近利的制作,能出来精品吗?

    老琴师与少年第一次相遇的时候是芦苇抽穗的夏季,之后师徒练习时身边渐渐变成了枫叶红的秋天,雪瓣飘落万物凋残的冬天,之后鸟儿在雪水渐消的河边鸣叫预示春天来临,等到荷花开青蛙跳,夏季轮回,一年时光匆匆而过。每个季节变化都有鲜明的动植物代表,流畅的画面过度组成完整的时间线,这样的细节变化使故事更加完整,师徒情感得到沉淀。

    亦难亦行一传承

    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在《山水情》里,以山水为媒你能看到许多的中华传统思想的意境。譬如老琴师含襟抱琴立于岸边时的“万物与我为一”的道教精神;琴声与少年笛声应和,另有“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境界;师徒常有的山川大河,未尝不是还原我们耳熟能详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好风光?

    这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感观,能为各方文化所接受,也是我们最纯粹的国风文化才有的风格。

    在西方动画里,最讲究的就是“写实”,他们认为最接近现实的画面、情感最动人。比如皮斯克动画里的《海底总动员》、《飞屋环游记》等等,在细节上近乎苛刻地追求真实,在剧情上“故事为王”,其中的精神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他们的河水有翻荡而起的飞沫,我们的流水寥寥数笔就能出现;他们的人物眼神饱含感情,我们的衣袂飘飘自有文人傲骨风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就是如此。

    在国际上走出自己一条动画之路的宫崎骏,当初在看到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也是赞叹不已。

    心系一处,无事不成。当年的美影厂对水墨片不惜工本的艺术追求,在现在讲究效率的影视动画行业看来简直就是一种视金钱如粪土的“奉献精神”。

    20世纪80年代之后我们就进入了一个市场经济的时代,影视行业追求的是百花齐放和多快好省的最大化经济效益,这种不考虑任何商业的创作态度很难存活于世,所以说《山水情》是中国水墨动画的“分水岭”,是“绝响”一点都不为过。

    琴声响遏行云,衣钵传承却可遇而不可求,老琴师离去的萧索又何尝不是水墨动画家们的萧索呢?

    效仿难,传承不易——这就是水墨动画面临的困境。《秋实》的导演孙立军说,水墨动画由于水墨自身的特点,并不适合做影院长片;同时其独特的制作难度,也让制作长片作品在短期内更加难以实现。

    随着动画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水墨动画想要成为走出国际的民族作品,就要不断地去尝试将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的办法,并且从剧情上进行创新,把观众带入到情节和故事中,保持美术风格,也要保证可观看性。

    电影历史也就一百多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且看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豆瓣9.3《山水情》:无对白无字幕,让宫崎骏甘拜下风的水墨动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vqb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