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思考:
1、瑞幸放言对标星巴克,是个很好的策略。因为有争议所以有话题性,而且星巴克是行业龙头,咖啡品质代表,在国内定位相对高档,瑞幸PK星巴克的定位无形中可以将对标企业的品牌形象投射到自己身上,提升其品牌形象,咖啡的主力消费群体又是一线城市的白领,所以提升品牌定位很重要,品牌认知光主打便宜恐怕不行(虽然这种打法在这个案例中是成功的,但是会不会有画虎不成反类犬的风险?瑞幸当初是否考虑过这层风险和采取相应规避的措施?)
2、除了放言对标星巴克,瑞幸同时也请了张震和汤唯两位专业/文艺气质明星做广告代言人,大肆投放电梯广告等。通过这系列组合拳,快速打开了公众认知度,但是,毕竟公司营运时间太短,说在消费者心中已树立了其期望的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恐怕言之尚早。
3、以免费赠饮+社交圈分享送饮获得新顾客和实现以旧带新,这种营销策略倒没觉得问题很大,把获客费用直接砸在客户身上比砸在渠道或宣传上,效果更直接。问题在于,两杯咖啡的成本实现导流后,后续能否留住顾客?用什么留住客户?瑞幸的信心源于何处?
4、瑞幸目前来看,主要是以优惠粘住客户(买2送1,买5送5...)。但是,以高折扣的优惠手段留住客户是不可持续的。瑞幸2018年营收1亿美元,亏损2亿美元。除了一开始免费策略获客外,后续仍不断推出优惠以粘住客户,烧钱培育用户习惯是否真的可行,是否有明确的拐点?
5、瑞幸咖啡用户全部是用自有app下单,不依赖第三方平台,减少渠道分成的同时也可以避免流量日后受制于人,因为免费赠饮而装上了app的客户二次消费几率也可能有所提升。但是,就数据价值而言,获得的数据维度不算丰富,瑞幸是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管理以优化运营的?与用户到店下单获得信息最终有何不同?毕竟,一家店铺的营业流水、消费高峰期、热卖单品等信息,营业一段时间后基本都能知道。
6、2018年1月开始试营业,1年开出2000家门店。咖啡服务,无论是到店消费还是外卖,因为服务半径问题,增加门店的密度是没错的。但是!盘子铺的如此快如此大,没有试错期也没有培育期,对现金流造成极大的压力,店铺人员、产品等跟上也有压力,可能引起服务输出的不一致性对品牌造成伤害。消费者对其品牌的认知也许可以砸钱快速打开,但是短时间建立品牌认同的难度很大,在高成本获客后短时间内还难以以品牌粘住客户,而换之以优惠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冒这么大风险疯狂开店,做重公司?现金流的压力会非非非常大!
7、考虑到低价、高频的消费属性,地理位置服务半径等因素,现磨咖啡市场是可以多个竞争者并存的市场,闪电战打法是否适用、是否有必要?瑞幸如此疯狂的扩张速度和优惠力度,背后的考虑是什么?消费品最后还是品牌的竞争,品牌认知和品牌认同都是需要时间的。考虑风险收益,闪电狙击战有这个必要吗?
8、目前中国平均每人咖啡消费小于5杯/年,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可达到是20杯/年。而北美和欧洲国家的每年人均咖啡消费大约是400杯,日本的每年人均咖啡消费大约是360杯。我国咖啡消费量近年年均增速15%,但中国茶文化的主导下,咖啡市场的扩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瑞幸开张了这么多门店,为了提高门店效用,产品线的扩展将是必然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