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在远方,我在跋涉中品味,渐近。
![](https://img.haomeiwen.com/i9321744/33b96282386248f1.jpg)
哗!哗!每当目暏雷与电交相辉映,听到窗外雨滴欢快呼号的时候,总会想起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每当看见阴沉的天宇洒下豆粒般可爱、浑圆的雨珠时,脑海里总会浮现(宋代)家铉翁的《风雨归舟图》“挂帆涉沧波,瞬息三万里。蓬莱有会期,莫为风雨止。”
雨啊,你早已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浸润在中国人的心中。
雨来临的时候,我总会独自倚在窗前,吸吮着牛毛般密密斜织的细雨,眺望着窗外朦胧的世界,雨渐渐地变大时,屋檐上的水珠会连接不断地落下,形成一道道水帘,虽然它没有花果山水帘洞的气势磅礴,却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声韵悠扬。
![](https://img.haomeiwen.com/i9321744/5d5ec803f6c194a2.jpeg)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雨,踏着轻快的步伐,和着叮叮咚咚的音乐,悄悄地落到田野里、草地上、花丛中。春风伴着细雨,与杨柳耳鬓厮磨,细语柔情一番,杨柳就抽出了嫩芽;春风用温柔的手轻抚小草的发梢,小草就伸出嫩嫩的身躯,抖落泥土,绿的那么羞涩;春风动情的轻吻了花儿的脸庞后,花儿的脸上就泛出了一朵绯红的云,绽放出缤纷烂漫的笑容。这一夜“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一夜雨儿在寂静无声中,唤醒了大千世界沉睡的生灵。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二月,在北方的广袤大地上,那片片树林的梢头,那户户人家的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春哥的身影尚无迹可寻。然而,入夜后的一场小雨,让你第二天清晨走出屋门,惊喜的发现,雨哥已将清晰地脚印留在大地,那初醒的春草探出好奇的小芽,远远望去,朦朦胧胧染出无边的翠绿,弥散无尽青春的气息。温润的雨送走了凛冽的寒风,携来不易发现的青绿。
![](https://img.haomeiwen.com/i9321744/a402a5f5f8f8dbbf.jpg)
这里还有连月不开的淫雨;有忽然而至的春夜喜雨;有岁月沧桑的叹惋雨;有国破家亡的悲伤雨;有回不到故乡的流浪雨;有情人泪眼相看的不舍雨;有思念的雨;有寂寞的雨;更有旷达的雨。首首唐诗风雨舟,阙阙宋词烟雨楼,原本在大自然中没有多大区别的雨,在古典的情感之中,在诗人们的眼里,被赋予了丰富多彩的情感张力和不同的象征意义,雨竟变得完全不同了。那淅淅沥沥的雨,既润泽了诗人的彩笔,也打湿了诵读者的眼帘。诗词在遥远的岁月,用它独特的魅力,唤醒着回归的激情,我渐行渐近,痴狂地浸润在古诗的雨季里,每每心底滋生出属于自己的雨之诗时,我都不敢怠慢,哪怕强行搁置睡眼朦胧的频频入侵,也会及时记录下我稚嫩的诗行:
![](https://img.haomeiwen.com/i9321744/0a3d196f7340179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9321744/beab972312919dd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9321744/d1717c179a4778b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9321744/9380b40bd08caaab.jpg)
尽管我知道,明日再次步入远方的诗之雨中时,仍然不会留下我的墨迹,只要知道,即便“天空不曾留下飞鸟的痕迹,但它已飞过。”就够了。其它,无非是想在梦醒时分,找一个“借问卷帘人,知否?”的借口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