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
作为客观规律的道,创生万物的道,独立不改的宇宙自然之道,他是可以勉强的用语言说出来,但是通过语言讲出来的道,就已经不是原来客观存在的那个自然之道,就会有偏离。
道是什么呢?道是宇宙万物内在的一种生命力,是宇宙万物的本质,是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和消亡转化的根本规律,同时又内化在万物之中。
庄子就说了,道在哪里,道在屎尿之中,在瓦片中,在秕谷之中。
道同时是人生修炼的方法和途径,还有他的终极关怀,是宇宙万物、社会人生的最佳状态,是最理想的境界,他排斥一切神造论和上帝造物论。
解读道德经第一章名可名,非常名。
名是宇宙万事万物一个命名的概念,但是经过语言文字来命名的万事万物,便已经不是原来客观存在的那个宇宙万物了。
比如说什么叫中国?中国是个名,这个中国的名只是地理属性吗?他的文明属性呢?他的天道精神呢?他的宇宙使命感是什么?
随着时代的转换和时空的轮换,这些内涵和根本性的基因,我们要如何一点一点的把他守护和传承下去,要透过这个名字的背后,去看到事物的内涵和本质的东西,这个是名。
可以用名来命名的万事万物被创生出来后,我们不要执着他的名相,这个叫非常名。
解读道德经第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宇宙万物都是从无中生出来的,而生出来了万有,无中何以生有,便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老子在道德经里这样回答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就把无名和有名的本质大概现出来了。
无形的大道之中生成了混元之物,道之为物,惟恍惟忽;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老子在修真的状态之中,在窈窈冥冥中的大道中,他发现了一个物体的本源,他具备象、物、精、信这四种东西混然而成,所以说他是无物之物,无状之象,无形的大道生成混成的大道的时候,这就是无名了。
无名之后才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二是什么?二是阴阳之气。茫茫宇宙,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都是阴阳之气组成的。三是什么?三是一种气,是冲气以为和,阴阳在气的冲荡之下产生万物,这个气又分为五行之气,金木水火土。
所以有了一、二、三,有了大道,又有了阴阳二气,再有了冲撞阴阳二气的五行之气后,世界万物就被创生出来了,在这个创生之后,这就叫做“三生万物”,所以这并不是“三”直接创生了万物,而是指太极、阴阳、和五行这三者共同作用创造了世界万物。
世界万物被创造出来后,他们任然遵循阴阳五行的规律,在任何一个物质的形态之中,都有许许多多的精细“气”物质,经历无数次的更迭组合,才构成了可以观察的物质,这个叫有名。
有了名字,有了概念之后,他的本质是什么?名不是本质的东西,是概念的东西,是有无相生的机制,现代科学的观点理论场、宇宙弦理论、测不准理论、量子波粒二重像等,我们可以从这方面多去研究和研讨。
解读道德经第一章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缴。
老子没有受到任何世俗的干扰,因此道德经有超凡脱俗的风尚,通过对道德经的学习和体验,我们能感受受到老子的心态,老子是全然的,整体的。
所谓全然和整体的,就是达到了今天我们所说的三个高度和谐的状态,即身与心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高层次的“天人合一”境界,他是非常奥妙、深邃、幽远的境界,所以叫做妙。
这种状态必须要进入一种超越的状态,才能去发现老子所认为的这个道,可见老子认识世界不是从知识到知识,不是用大脑意识的功能,不是佛法所说的一种第六、第七意识,而是用“心”的功能,一种直觉和灵感相统一的功能,这是认识世界的工具。
佛法所说的是要把第六意识、第七意识全部要打碎之后,进入一种无意识状态,要求超越感官,超越意识才能达到,所以一般人难于实现,只有那些达到物我两忘境界的人,他心的功能才能发挥出来。
那些能能流传千古的艺术作品也好,思想理论也好,包括科技发明也好,都是有一点点在这种状态下发现的。
庄子说过真人认识道的方法是进行修炼,进入到超常的状态,庄子在大宗师说老子是怎么发现道的规律的,他说老子啊,把自己的心,游心于万物之初,使自己的精神脱离肉体,进入到宇宙开始的时候而观察到了道的存在。
这个道是常人难以认识的,故称为非常道,要在这个无为的状态中,念头不生禅定的状态中,才能达到这个状态,所以这句话比较好理解,就是常已无欲,以观其妙。
但为什么常有欲,以观其缴呢?很多人说老子不是纯粹的无欲吗?不是什么都不干吗?要返回到原始的社会,然后做一个浑浑噩噩的人,是我们对老子整体的大道观不了解。
这个欲,不是欲望的欲,而是破除了私心私利之后大道的一种欲,比如说我们在大道事业里执着的追求是一种欲,孜孜不倦的探索,比如说我们今天的军事科学家要把可控核聚变、宇宙黑洞、最先进的航空母舰建造出来,要维护中华文化的道统,实现中国梦,这也是一种欲。
现在中美之间的金融战争,贸易战争,如何把美国的债权多卖掉一些,然后在全世界把人民币崛起,这方面作出的努力也是一种欲。
没有欲则心静,心静则景生,景生则妙观,妙显则合真;有欲就去观,在观的时候不要去引导,直接去观就是了,妙观不能着相,以免进入心灵的幻境。
解读道德经第一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万事万物都是一炁所化,本质上没有区别,不过为了称呼一炁所化的万物,采取了千差万别的名,不可执着名相而去求道。
现在全世界流行一种哲学观点,万物一体,万有相通,说明有无之间的互为因果,就好像一呼一吸之自然往复,因此而说两者同出而异名。
修行的法门、禅、道,到最后都是殊途同归的,万法归一,宇宙人生一切的神奇玄妙,深不可识的奥妙,皆从此门户生发。
运用在显学上,今天的霸权、王道、民主、中央集权、军事、科技、艺术、政治制度,包括人生的修炼和幸福,生命的终极回归,这都是可以在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打开的。
所以说以宗教神学的立论,婆罗门搞的是上帝教,他所认为的从无生有,是由第一因的主宰的神所发生,但在佛学和道德经当中,他就不承认审我上帝是第一因,也不承认有权威所能左右。
他只是说因中有果,果中有因,一种因果互变的思想,一种万有的形成,有生于空,空即是有,因缘和合,缘起性空,性空缘起。
所以说老子的有无,互为因果论,恰恰与大乘佛法相近,道德经的运用范围有这样的一句话就是:执古之道,御今之有。
我们今天从文明的角度来延续老子的道统,我们可以做到把华夏断代工程往上溯源,伏羲所传承所守护的华夏昆仑文明,大概是一万年之前,往下辐射到中华未来复兴,二十年三十年,一直到中华民族王道的国家。也许能够在这个地球上统领世界文明一千年时间。
上下一两万年时间,怎么样让中华文化福泽四海,执古之道,御今之有,把道德经的内涵扩大到这个范围的时候,就是我们一起来研修道德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
偶然看到周萧阳解读道德经视频,觉得很新颖,结合时事,以经论今,现把他的讲演整理成文字和大家一起分享,部分有删减。
以上图文,旨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