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几天晨练觉得天气不错,景色也特别的美,我便随手拍下一张照片,结果一看色彩分明,角度也不错,我就把照片丢到了好友群给他们欣赏一下。
哪知其中的一位好友在随后便说道:“上学那会我最佩服你了,每天都起来锻炼身体,包括冬天在内也能够坚持,我可做不到。”
好友说的是事实,可是也并非如此。
因为我的早起并不全是出于自愿,或者说是我坚持得下来的缘故,而是源于我上床喜欢运动的同学,是她每天早晨六点左右闹铃响后便以最快的速度下床,出门去打篮球了。
她在上床一有响动,我就被她吵醒了,于是在她的影响之下,我也就早起去晨练了。不但是我,我们宿舍在一时间都受到我上铺姐妹儿的影响,都起来晨练了,并且我们宿舍也极少有人早晨上课迟到。
我们总是在不经意间受到他人的影响,而后又在不经意间影响着他人。
2
我毕业后的前三年里看着单位里的一些同事在帮孩子填报高考志愿,什么一本、二本,什么一类学院、二类学院时,我当时虽不好在一旁说什么,可内心中却总觉得这样的分类并不十分重要。
因为在我身边的许多朋友都不是名牌大学毕业的,照样混的很好,甚至比一些重点大学出来的人要混得好很多,因此使我更加相信了“学历没有能力重要”的话语。
这两年随着远离学校的时间越久,外加看着两个步入中学后的小侄女为了学业几乎没有丝毫的休息时间,很是觉得现在的小孩子太过于辛苦。
有时我也会劝姐姐差不多就行了,别把孩子逼太紧,孩子身体和心灵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可姐姐说没办法,市区里好一点的中学整体氛围都一样,你若心疼娃,不给他们报那么多补习班的话,娃自己心里都觉得不踏实……
我听这话后顿时觉得现在的娃学习自觉性可真高,真不错,我们那会比起他们来说真的差太远了。
然而,在此之后恰巧我与另一位原来的同事聊天,我知道她的女儿也在读中学,只不过是在县区里上学,我就顺便问了一下她女儿的学习情况。
她女儿所在学校虽也不错,可是周末学校里补课的话要到初二下学期才开始,学校里的娃虽然也有在外校补课的情况,但并没有形成“气候”,全由自家各自安排进行。同事女儿学习成绩属于中上水平,因此她并没有额外给女儿安排校外补课的内容。
和她聊过之后我才深刻的意识到为什么好多家长“削尖了脑袋”都要把孩子往好的学校里送,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把孩子送到所谓的重点学校里,接受好的教育。
只因好的学校不仅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关键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而良好的学习氛围本身就会提高孩子对学习的主动性,用专业一点的术语来说就是同侪压力。
同侪压力就是如果我不熬夜把这东西搞定,我就会一辈子受这帮学霸的耻笑。同侪竞争不是课堂结束就结束了,不会的,每年的同学聚会,或者微信群里,都有人在炫耀:某某又拿到奖学金,某某又拿到投资,某某的公司又上市了……我们一辈子都在同侪压力中,抬不起头来。
在这样的压力之中,我们便会自觉或是不自觉的让自己也行动起来,为的只不过是让自己在群体当中不“掉队”,这就造成了另一种效果:被动进步。
这也是为什么说我们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是同一个道理。
3
前两天看到一则消息,说的是兰州大学出现了一个学霸宿舍,4名女生全被保研名校,就连关系十分要好的同学都保研了清华。
她们称大家会在生活中相互督促不懒床,只要有一个人先起床了,那么其他人也会跟着起床。如果有人赖床,大家就会监督她,催促她。
好习惯与坏习惯是一样的,它们同样有着传染能力,就看我们身处在哪一类的环境之中。
最近,哈佛大学公布了一组有关新生的调查数据,数据显示:
29.3%的新生,至少有一位亲戚或父母曾是哈佛大学校友,堪称“书香门第”;
这些学生中,46%来自富裕家庭,年收入超过50万美元,堪称“富二代”;
35.9%的新生很少用推特(类似于我们的微博),56.4%的新生干脆没有账号;85.9%的新生将学术列为第一优先选项,83.9%的新生压力来自自我期望……
可见,一个人是否能够取得成功与他的家庭,以及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
4
当然啦,话又说回来,不是每个人都能成长在良好的家庭与环境之中,就如同网络中流行的一句话叫做“投胎是个技术活”,而且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按照想象中那样去生活的。
就像我们很多人一样在学生时代无缘进入名校,走出校门后也无法如愿的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甚至如今想要做出任何改变时,仍旧被现实生活中的诸多条件所束缚着,无法放开手脚大干一番,但只要我们愿意仍然有“咸鱼翻身”的可能性。
比如说我们可以舍去一些没有意义的应酬与社交活动,把多余的时间用于提升自我,以及结交更有意义的人脉圈子,一个能够给自己制造同侪压力、不断进步的圈子。之后去看看别人是怎样树立目标?又是通过何种方式一步步地去实现目标的?这会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以及前行的动力。
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给自己营造出一个同侪压力的氛围来给自己施加压力。毕竟现如今网络那么发达,我们完全可以在确定目标之后给自己找出相应的“标杆式”的对象,之后深度的进行模仿,在模仿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并最终达成自己的目标。
就拿写作来说吧,我们在学习与了解的过程中总会在一段时间内特别喜欢某一位作者,在此之后我们就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或是在他的作品中了解他的风格,以及一些好的工作与生活习惯,比如说哪一本书对他有所帮助,在写作过程中他又经历了哪些阶段等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与效仿的。
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和优秀作者之间的差距,从而产生努力的方向与动力,这也是同侪压力的一种方式,并且自己给自己施压的效果更显著。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能够逐渐地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圈子,以及对自己有所帮助的人。
������8���p���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