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自己一个人在家怎么不看电视呢?”
晚上,送走久不联系突然造访的朋友芪,我开始回想她的问题。
大概从有孩子开始,我已经渐渐不再看电视了。可是,我为什么不看电视呢?这个问题还真没有考虑过。
木心先生曾告诫自己的学生们:
电视尽量少看。
西方人称电视是白痴灯笼。
最有教养的人,家里没有电视。最多给小孩子看看。
电视屏幕越来越大,脑子越来越小。
提起这段话绝不是要标榜自己多有教养,只是用木心的话提醒自己,在丰富多彩绚烂荼糜亦匮乏至极的娱乐消费时代里,要保持自我的一点约束与警觉。
02
时间倒流三十多年前,电视突然间撞入一个孩子的世界,带来的变化是天翻地覆的。小小一方黑白屏,彻底改变了小山村的文化生活。那时的自己,绝对是一个电视迷,一个村里只有那么一两台电视,为看自己喜欢的电视剧而夜行的乐趣至今仍鲜活且回味无穷。
能够这样让老少咸集的,当时,可能也只有电视连续剧了,像最初的《陈真》、《西游记》、《红楼梦》等经典剧目,都要到每晚看到屏幕上飘洒出“吱吱”的雪花,方可罢休。
但是现在,却对看电视再也提不起兴趣。深入探究,这个过程和原因是渐进的。
03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自身对电视节目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是最客观的原因。
原来最爱看的电视剧及曲艺类等节目,传达的内容、演员的作派越来越趋于格式化,越发难以引起共鸣与认同。
那些年里,春节联欢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不能错过的欢乐,总有一些节目会从年头流行至年尾。八十年代的一部《红楼梦》拍下来,是多少人几年如一日的心血打磨,作为经典早已难以超越。
还看电视么?不管以前的电视制做条件如何简陋,拍摄与传播的手段多么单一,但那种接地气说人话共众情的氛围是温暖和踏实的。
04
随着信息时代与网络时代的突飞猛进,一台电脑、一部手机联通世界已经变成现实,也加速着人们与电视的疏离。
电视作为信息、文化传播的一个平台,其实还是有很多不错的节目的。但是,如果碰到一个好的连续剧,每天追剧确实累人,时间受限,还牵涉人太多的精力,不利于时间管理。
而打开电脑或手机,电影、电视剧想看就看,不受限制,在快捷性上比电视超出太多。回想我这几年看过的电视剧,无一例外都是经朋友们的推荐后,才集中时间在电脑上一气看完。
相对新闻类节目来说,在电脑上即时浏览,快捷性表现得也更为明显,更具优势。往往电视节目还未播放,电脑上的消息已经接二连三地轰炸开来。
所以,现在一般和朋友们聊天,多会提起今天电脑上看到什么什么样的信息,而一开口说电视上怎么怎么说的情况,是越来越少了。
05
将不看电视的原因归纳为社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这仅仅是客观原因而已。
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本来也是电视理应越做越好的基础,怎么会成为不愿看电视的原因呢?
最大问题,是电视正在逐步变成一个全民娱乐的舞台。
打开电视,动辄就是上百个频道。那些所谓的新闻,在各个台间重复咀嚼,却越来越模糊;那些低俗、无聊的电视剧庸长乏味,一句话都能说明白的问题,偏要延长成几集,说谋杀我们的生命绝不为过。
且不说那些喋喋不休的信息广告,无聊的选秀、真人秀、婚恋节目,娱已娱众,三观尽毁。
06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以美国社会为例,指出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
而这种警言,很不幸,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家庭伦理剧里,亲人之间动不动殊死搏斗,仿佛生来即为寻仇。
偶像剧里,别墅共豪车同在,美女与帅哥齐聚,纸醉金迷与声色犬马中,是理不清的男女关系。
古装历史剧里,年代与人物任意调配,网络词语随意穿越。
科学节目看不到任何科学,新闻节目从新到旧也看不明白;真人访谈中,说一套做一套,过一阵子就得“啪啪啪”地打脸掌嘴。
而更奇葩的,在意淫派抗日剧手撕鬼子等雷人画面中,全无文化传播者实事求是之心,既不尊重历史,更不顾忌现实。
泥沙俱下中,电视已然失去了本应有的文化与传播担当、教化与方向的使命,攥着收视率和钞票,狼奔豕突地走向深渊。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走极端,当然也有些电视节目是非常优秀的,但委实太少了。那句喊得最多的口号“苦练内功狠抓质量”中,该做的事情很多。
不知道,你还愿意看电视么?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