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故书似旧友

作者: 梅拾璎 | 来源:发表于2016-10-27 08:43 被阅读629次

    《红楼梦》里宝黛初相见,贾宝玉心下疑惑: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黛玉也是吃一大惊:好生奇怪,好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初见如曾见,初见似故友重逢,我总觉得,这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深缘,很难得,不常有。这既是人格、气质、修养、爱好种种的投合,也是机缘凑巧,缘定三生之故。

    不知别人如何,我看书时,有时也会有这种奇妙的感觉。初中时读红楼,高中时看琼瑶、三毛的小说,大学时读《傲慢与偏见》,前几年看汪曾祺、贾平凹、莫言、张晓风的散文,都感觉似故友重逢,心里亲切、舒坦,妙处难以言传,看后无比珍念,欲藏之名山。其他书和我的缘分深深浅浅,口味品起来也浓浓淡淡,如老舍、林语堂、沈从文的小说,也很喜欢,但那是次一等的缘。

    上初中时,好书只接触过《红楼梦》,到了高中,除了正经学习,倒是读了一些书。单说琼瑶和三毛的小说,那时班里每个女孩从学校图书室借出三本,大家换着看,可能我读得最多,琼瑶小说三十多本,三毛的所有散文集,一本不落,全部读完。课下公开读,课上偷偷看,乍一看听课很认真,总盯着老师的眼睛,其实是在琢磨书里的情节,现在想着,还觉得蛮刺激,太有意思了。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醒教中学的语文老师,上课看似最专注、眼睛一眨也不眨的那个姑娘,说不定心在别处呢!提问一下她就知道她的状态了,哈哈!

    那时候,班里有个男生很奇怪,别的不思学习的男生都抱着金庸、古龙看,唯有他,不看武侠,跟我们这些女孩子抢着看言情小说,一点也不觉得害臊。那时候觉得这哥们儿不像个男孩,娘娘腔,死讨厌,现在想起来,感觉他还挺可爱,起码不装呀!现在偶尔看见那些小说,就像看见久违的亲人似的,忍不住抚摸抚摸,亲切极了!

    除了这些,我高中读得最多的还有一类书,具体名字我忘了,是文言诗词赏析类的,那一套书大概有二三十本,封面设计古朴淡雅,里面每一首诗词都有详细注解,评析篇幅不长,文字优美流畅,特别适合那个年龄阅读。看这套书虽不像看小说那样如饥似渴,可能是有缘,也对了口味,现在还能想起那种愉悦感,如春风吹过原野,如清泉漫过心田,那诗意和思维的轻灵啊,伴着灵魂在古代的时空里飞升。从那时起,对古诗词的鉴赏力有了质的飞跃,随后看诗,无论古人今人,高下优劣,眨眼分明。也是从那时起,屈原、陶渊明、曹子建、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苏辙、李清照、白朴、汤显祖……这些璀璨的名字,这些光明的人格,这些清澈的诗情,润泽了我多少青涩的岁月,照亮了曾经蒙昧的心灵!

    《红楼梦》暂不说它,更想讲讲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这本书是我在大学时读的,那是大学一年级。看这本书之前,心里好像没有任何的铺垫,也许是当时的期望不高,现在还能想起来看第一页的感觉:与作者一定相识好几百年。那种说不出的好感,那种久别重逢的喜悦,心中掠过一种触电似的轻颤。等完完全全看完这本书,久久走不出作者布下的天罗地网,是迷恋那幽默到骨子里的文字?是感佩穿透在字里行间的理性之光?是出人意表的情节转换?是憧憬18世纪英国的乡村风光……这多像我们年轻时喜欢一个人,喜欢她风姿绰约?还是喜欢她明眸善睐?是迷恋她优雅的气质,还是倾慕她才华卓著?也许根本都不是,一点儿也说不清,就是喜欢,就是爱!

    那时候,我对自己的文学艺术鉴赏力还没那么自信,但对《傲慢与偏见》有一种认识的直觉:此书的光辉将流照千年!果不其然,后来看到美国著名文艺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的话:“最近一百多年以来,英国文学史上出现过几次趣味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几乎影响了所有作家的声誉,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丁经久不衰。”著名小说家毛姆也将其列为世界十大小说名著之一。

    之所以说看书是讲究缘分和口味的,一点不假,去年我满怀热情地把这本书推荐给一个好友,她看在我的面上勉强读完,告诉我,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好吧!

    这几年,我对散文的热情与日俱增,但却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对同一个作者,非常喜欢他的散文,却不喜欢他的小说,对莫言和贾平凹都是如此。读他们的散文就像面对一个智慧而诙谐的邻家大叔,其阅读魅力不仅在于其语言的朴实、思维的通透,更在于其思想的深刻,情感的真诚。洞察世相才能深刻,心中有爱才能真诚。文章虚伪容易,真诚难,只有大师级的散文家才能自觉,这一点,拿他们和余秋雨、周国平比较一下就看得到。而对汪曾祺呢,喜欢其散文,也喜欢其小说。汪曾祺的散文和小说是一个风格的,语言平易晓畅,地方风情浓郁,有一点像沈从文,却又比他温和敦厚。所以说,缘分和口味,仅指一本书,而非作者个人。

    多年以来,对红楼的痴爱历久弥新,一直关注围绕它的林林总总的文章。《傲慢与偏见》呢,几乎每两三年必看一遍,每次读时都有递进式的理解。有时候,忍不住想,年少时喜欢的书,多似年少时喜欢的人。等年龄渐大,我们变得成熟而通达,那些一见如故的书,那些一见如故的人,总能安然在心中一隅,与灵魂对答。年少时,我们倾注故书中的那水晶般纯洁透明的情感,一直如高天云朵那般柔软,如新月那般美好。那么,人世递嬗,等岁月老去,风华不再,倦意深沉,我们该不会嫌弃那泛黄的书页,那横斜的皱纹,那苍老的容颜?一定会给她最温柔的抚慰、最深情的凝视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小蚂蚁的远方:太厉害了,感谢分享,灵魂的有趣总来自于文字的风格迥异。👍🌹
        梅拾璎:@小蚂蚁的远方 哈哈,这篇文章肯定跟你对脾气了:cherry_blossom::cherry_blossom:
      • 水湄青萍:好可惜,高中都埋首教科书,木有看过什么课外书。都说有些书,一定要在某个年纪看,但我想,现在应该也不晚吧:blush::heart:
        梅拾璎:@水湄青萍 我认为:一定不晚:v::v::fist::+1:
      • 遇见腊梅:追寻妹妹的足迹,从《傲慢与偏见》开始读起。
      • 简之宁:也不喜欢贾平凹和莫言的小说,莫言获奖后,小说大热,也曾找了一本来读,还是读不下去…
        梅拾璎:@简之宁 他们俩的中短篇都挺好,长的我是不喜欢,没想到跟姐姐有同感,太高兴了:smile:
      • 雪花如糖:《傲慢与偏见》我还没读过呢😊上大学时读了《飘》、《简爱》等,但情节都记不清了😜
        梅拾璎:@雪花如糖 这篇跟我最投缘
      • 有云心更闲:恰似故人来
        梅拾璎:@有雪云在飘无酒梦不飞 恰似故人来:hibiscus:
      • 寒舍阅独:文章真是太喜欢了,前后隔了十分钟,读了两遍
        梅拾璎:@寒舍阅独 好的,很开心:blush:
        寒舍阅独:@梅拾璎 是因为刚开始?所以用您?如果是因为这个原因,那已经联系了,就改为你吧。你说你是平凡的人,我更是一个平凡的人,所以,咱们就用你来相互称呼吧,如何?
        梅拾璎:啊,谢谢您
      • 翠竹婀娜:写到心坎里去了,有共鸣,我就写不出来这么好
      • 浪溪金波:我经常找中学时的课文来读,比如朱自清的《背影》、陆定一的《老山界》、茹志鹃的《百合花》…和学生时代读书的感觉完全不一样,理解也有了质的飞跃。
      • 千年老妖婆:看妹妹的文,很有收获,有人生的感悟,人生的智慧,关键是,又能悟,又会写,这很难得。
        梅拾璎:@千年老妖婆 智慧还是有限:smile:
      • 云晞:姐姐的文,还有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都让我感到望尘莫及,感到惭愧。难怪有那么多人喜欢姐姐。真好~
        云晞: @梅拾璎 棒棒哒☺️
        梅拾璎:@云晞 也没那么好。
      • fed33e9c204d:喜欢你写的文章,几乎每篇都要看,在想一个问题,我们一般的阅读者读了几本书是为了悦己,在书中找到思想共呜,真正的文人是痛苦,孤独的,甚至是悲观的,他们的思想深遂,悲观是一种远见,他们对这个世界看得很远。很清,因此他们内心在挣扎,彷徨。海子,三毛如此
        梅拾璎:这篇文章是刚入简书时写的,想留着将来投稿杂志用,昨晚撤了下来,忽又想到一个非常知音的姐姐及其喜欢这篇,又发上来了,没想到您也看见了。谢谢。
        梅拾璎:@姚建国 对我而言,您不是一般的读者,所以我郑重其事地回答您这个问题。、孤独并不是文人的专利,文人也都有常人的一面,他们有时候是孤独、痛苦的,但一般到后来都能超越。真正的文人譬如到艺术家的程度,心理往往比常人偏激,好像这也是艺术的必然和要求,但也有些文人,譬如汪曾祺,贾平凹,钱钟书,杨绛、丰子恺等,活得喜悦、自然、通透,他们或许天然性情,或许已经超越不幸而以更火热的心热爱生活。我更喜欢后一种作家或者文人。
      • 芳菲晚:看了你不少文,鲜有评价。我的感觉,你似是从民国走来的女子。:sparkling_heart::sparkling_heart::sparkling_heart:
        梅拾璎:@十月芳菲 天哪,真有几个人这么说呢,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看过我照片的人,也这么说。
      • 梅春晓:又读两遍,爱不释手!:pray::kissing_heart::hibiscus::hibiscus::hibiscus:
        梅春晓:@梅拾璎 :heart::kissing_heart::hibiscus:
        梅拾璎:@梅春晓 你是昨晚看的,姐姐。我本来想撤回修改一下将来投杂志的,忽然想到你是那么喜欢,还是先放这儿吧。咱俩真的心有灵犀。
        你不许打赏了,我生气了啊,跟你说了多少遍了。:scream:
      • ff8f7e0db686:初见如曾见,初见似故友重逢,我总觉得,这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深缘,很难得,不常有。这既是人格、气质、修养、爱好种种的投合,也是机缘凑巧,缘定三生之故。
        深以为然!冥冥之中,某些人哪怕天各一方,甚至终生不相见,都会心灵想通!
        梅拾璎:@李党柱 确实是这样的。
      • 梅拾璎:您每一段话都把握的非常准,文字感悟力太强了。非常期待您的文字。真心的。 :hibiscus:
        梅春晓:@梅拾璎 谢谢您!是您的文字、您的人品感动了我!:heart::heart:
      • 梅拾璎:你要一片一片看过来呀,梅兮,我感动死了!
        梅春晓:@梅拾璎 拥抱!
      • 梅春晓:“年少时喜欢的书,多似年少时喜欢的人。等年龄渐大,我们变得成熟而通达,那些一见如故的书,那些一见如故的人,总能安然在心中一隅,与灵魂对答。年少时,我们倾注故书中的那水晶般纯洁透明的情感,一直如高天云朵那般柔软,如新月那般美好!”引起了共鸣,我收藏了这段话!
        梅拾璎:@梅兮 以下两段话都是回复您的。谢谢。
      • 贾猫猫来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茫茫人海里,能碰到一个惺惺相惜之人,读过同样的书,有过相似的感受,真的很好。
        梅拾璎:@贾猫猫来也 所以说,这也是报这个班的一大收获啊! :smile:
      • 陶薰读书:你喜欢的这些作家我也喜欢。我不太喜欢莫言和贾。觉得他们浊气太重了。
        梅拾璎:@桃李不言的小宇宙 我喜欢他俩的散文,小说读不进去。

      本文标题:多少故书似旧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mj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