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看了《晓说》对成龙访谈,突然之间对成龙对经历萌发了兴趣,所以找了节目中提到的这本自传。
这本书有着强烈的口述感,并不是按照传统用时间线来写作,而是比较随性的,根据事件来分组,所以可以看到,在正文里面成龙提到的一件事,在每章后面作者又从旁观者角度提了一次,也有的章节用的故事有重复,这是阅读体验中的一点缺陷。
整本书读完,一个比较立体的成龙展现在了眼前。
从小生活在驻香港的领事馆里面,所以一些行为习惯和周边小伙伴有点不同,后来送到了于占元师傅那里学艺,也依然调皮捣蛋,不过应该是成龙最开心的时光了,在那里的师兄弟,就是现在依然活跃的洪金宝等人,有意思的是,在五福星系列里面,洪金宝是经常受欺负的对象,而在现实中他是大师兄,经常揍小师弟们,因为当时遵循尊师重道的传统,所以小师弟们不能还手,只能抱头鼠窜,成龙也调侃,自己之所以跑的那么快,就是因为被师兄揍的。后来洪金宝因为一次事故,卧床养伤几个月,在这时候把自己吃胖了,结果再也瘦不回去了,而传统戏剧曲目里面又没有他的位置,只好黯然离开了戏团出去闯荡,然后进入了影视圈,也把师兄弟们一个个的带入了影视圈。
成龙一开始是做武行的,因为敢于抓住机会敢拼命,很快的崭露头角,但是他当时追求一个女孩子,对方的父亲认为做武行没出息,这逼迫了他重新考虑自己的规划。后来有人找他拍戏,安排了一个角色,但最终这部戏无疾而终,而且整个拍摄如同儿戏。
再到后来,他玩不下去了,只好回到了加拿大,在那边做做杂活,但是名声依然在香港流传,偶然一天,罗维通知他有部戏可以拍,当时罗维是一手捧红了李小龙的大导演,这让他重新回到了影视圈。
经历了一些挫折之后,成龙终于打出了名气,不过成名前被人鄙视的记忆依然刻在脑子里面,所以做了很多暴发户都会做的炫富行为,有的事情现在看来依然很让人无语。但他人生的转折点也很快出现,公司打算进军好莱坞,于是让他一个人跑去了美国,在那里,他真正的知道了什么叫大明星,知道了什么叫演员,同时也知道了华人在美国影视圈的地位、好莱坞和香港电影的不同之处。也因此他很快和导演闹的不愉快,最后的片子《杀手壕》也没啥票房。
回到了香港后的成龙,堵着一口气要打出名号给好莱坞看看,于是玩命的拍出了一系列的优质功夫片,后来有一次,史泰龙的助理联系到他,请他出席史泰龙的首映式,他听到消息后立马蒙圈,以为是别人逗他,一直到和史泰龙的助理去了趟美国,第一次见面是在片场,史泰龙用全体起立鼓掌的方式,向成龙表示欢迎,这时候他才发现,原来自己的片子在美国,已经是武术指导的教科书了。
类似的段子还有很多,但是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是他对金钱的态度,和对孝顺的实践。
他自小穷惯了,后来刚入行又受了一些歧视,加上年轻气盛,导致了做了很多炫富的荒唐事,但是在他逐渐接触社会更多的层面后,也渐渐反思自己的行为,比如有一次,一个孤儿院几次三番请他过去,推辞不过情况下,他跑过去了,在现场很惊讶的发现,孩子们异常的热情,旁边的老师也说,成龙是刚从片场回来,待会还要赶回去拍戏。听到这里他一阵脸红,因为他昨晚整晚都在和朋友喝酒。到了发礼物环节,他连一个礼物也叫不上来,因为都是助手们采购的,成龙觉得十分羞愧,于是又过了一段时间,他亲自挑选礼物去看望孩子们。就是这样一个个对比强烈的小故事,最终将一个不知分寸的年轻人,逐渐教育成为了一个满怀爱心的艺人。
关于孝顺,有两个小段子可以说说。他对自己的老父亲说,以后你死了,我不会去烧纸拜你,因为那些都是虚的,我会在现在好好孝顺你。比如他父亲喜欢喝酒,所以他买了很多的红酒送给父亲,最终父亲寿终正寝。等他有了孩子后,有一次房祖名给他打电话,祝他父亲节快乐,结果被狠狠骂了一顿:以后这种日子不要打给我,真有心的话,要天天打给我。最终结果是,原本每年回打两次电话的房祖名,变成了一次也没打过。
从上面的小故事中可以看到,成龙是一个真性情的人,幸而他的天赋和努力,让他看透了很多事情,也让他有了可以随性而为的本钱。
这本书最后一个优点在于,就如同成龙本人坐在你对面侃侃而谈一般,说了很多大实话。而这些大实话,往往是一些人际关系中的敏感点,甚至是一些会影响他光辉形象的灰色地带。
总体来说,这本书还是值得一看的,里面不少观点都蛮有启发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