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分析是扩展成果的前提,每一个成果都要实现某个价值
1.最好用纸质版,因为纸质版的线条绘制和思维扩展更流畅,往往在一瞬间就能想到新的灵感。
2.价值分析可以分类实现,有两个模板可以使用:
身心脑灵分别代表健康 + 财富物质、家庭+社会、事业发展+学习成长、内在关注+意义贡献;

我用外协能力、知识获取、模板迭代来分类自己的价值。
外协能力: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产业链及沟通方式,做一件事的额外收获就是获得这种外协方式。
比如,我的项目是制作标准器,获得的额外收获就是跟加工方的沟通方法,不仅适用于光学元件,也适用于其他元件,把这个流程打通,就可以作为我的系统模块中的一部分。
再比如,向导师或者其他人寻求建议,也是流程的一部分,这部分属于书本知识之外的外协相关知识。
知识获取:我们依靠新知识来提升理解,进而完成相应的事。论文、书籍等知识便是这部分。
模板迭代:我自己的生活靠模板来固化的,复盘模板、目标分配、规划模板、选择模板、执行记录等等,每做一件事就是把我的模板走一遍,都会有新的心得积累下来。
放到身心脑灵,外协能力属于『心』,知识获取属于『脑』,模板迭代属于『脑』。
此刻,可以看到,我的分析里缺少了『财富』,这是我长久忽略的内容,不敢坦然谈利益,后期会慢慢补上。
价值—成果—任务—风险,依次对应,展开
由结果输出来实现价值,结果的标准决定了任务分配,每件任务都会有风险,也都需要承受、消除、减少、转移。
风险分析是对任务的再次完善,风险分析后,部分内容放到任务里边,另一部分放到执行意图里留待后期使用。
执行意图 = if。。。 then。。。
比如,我觉得自己会因为写文章而分心。那么,我就给自己加一条执行命令,IF 写文章超过两个小时,THEN 停下来把毕设规划看一遍。
执行意图是做习惯塑造和个人行为校正的简易办法,能够较快的把人拉离固有的方向,去做正确的事。而事前的风险分析其实就是高出来看自己的未来问题可能性,防止在场景中和情绪混乱中迷失。
在任务里进行并行分析后,就可以分配到人
要学会任务外包,不要把所有的事都自己来做,通过委于他人的方式,我们能够做到更多。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连接更多的人,成为结构洞。否则只能成为大节点。
以任务的输出成果确定里程碑
如果没有好的拆分思路,我建议用成果输出来拆分并且确定里程碑,好处在于:
1.成果是明确的、可看见的,所以很容易评估;
2.这样可以步步为营,防止堆到最后做不出来;
3.每个里程碑都是反馈点,找高手或者领导请求指示,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纠正;
示意图三张


这张图由XMind制作,是对第二张图的整理。
使用XMind进行整理的好处在于详细条理的分析,全局的理解;最后,我把它打印了出来,随时标记。
这张图里边还有一些图标,是我图标体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