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
无复奸谀开倖门!文武全才不惧权贵的西汉狂士——朱云

无复奸谀开倖门!文武全才不惧权贵的西汉狂士——朱云

作者: 每天學點冷門史 | 来源:发表于2019-12-28 10:17 被阅读0次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战国哲学经典《易传》中这八个字,既是中华民族处世待人的准则,也是数千年来用以评价他人的标准。人们总会对“谦谦君子”心生好感;而与之相反的“狂徒”,则常常受人排挤。即使才华横溢如苏轼,也曾因“狂直”的性格而“为世所捐”,以致于需要“独专山水乐,付与宁非天”才能排解苦闷。若交往的对象是王公贵族、当朝天子,那谦卑恭谨之心更需要时刻谨记。“楚狂人”李白曾让力士脱靴、国忠磨墨,甚至“天子呼来不上船”,却没有因此受到责罚,主要归功于他身负世人艳羡的惊世之才,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碰上了能容人的唐玄宗。世间能有几人如李白这般天才,也这般幸运?更多时候,狂傲的臣子只会收获到悲剧的下场。

    不过凡事皆有例外。西汉时有一狂士名为朱云,其狂妄的程度比起李白更有过之。他不仅当着天子的面攻击帝师,甚至还在朝堂大吵大闹、破坏皇宫公物。但即便如此放荡不羁,朱云也没有因此获罪,反而得到后世杜甫、卢照邻等人的普遍推崇,留下无数以他事迹为创作来源的诗篇。

    朱云,字游

    专门师说独超群,折角亲摧五鹿君

    朱云“(身)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名)”,年轻时酷爱行侠仗义,也常与江湖侠士结交,若这种生活一直持续下去,那很可能他会和其他侠士一样被载入《游侠传》。但实际上,朱云是出现在《汉书列传》中,因为他后来的经历远比寻常侠客要丰富有趣得多。

    《汉书》,作者班固

    四十岁时,朱云拜经学家萧望之白子友为师,学习《论语》和《易》。虽是半路出家,但文武全才的他仅仅数年就得到了萧、白二人的真传,开始以才学闻名于世,甚至还得到一众粉丝追捧,其中华阴守丞算是较为狂热的一位。他认为朱云“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便上书汉元帝请求委任朱云为御史大夫以尽其能”。

    朱云乃一介布衣,更无入仕经验,而御史大夫却是位列三公的朝廷重臣,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且不论朱云能否胜任,更重要的是该职正由有口皆碑的贤臣贡禹所担任。若要提拔从未参政过的朱云,就得先把人品、能力俱佳的现任副总理踢走,这不仅荒唐而且滑稽,因此当时就有不少人提出反对。太子少傅匡衡(凿壁偷光的那位仁兄)就认为:御史大夫是“万姓所瞻仰,明王所慎择”“国家股肱”,朱云不仅“好勇”,更曾因行侠而犯法,实在不能胜任;并且他还觉得乱举荐的华阴守丞“有奸心”。最终华阴守丞获罪入狱,朱云则幸运地没有受到牵连,躲过了“粉丝惹祸,偶像埋单”的定律。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掌管图书档案,属于副丞相

    既然有拖偶像后腿的粉丝,自然也有给偶像助攻的粉丝。当时,汉元帝因喜爱读《易》,常安排群儒当廷辩论,结果少府五鹿充宗屡战屡胜,导致“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这使得他深受汉元帝器重,也因此愈发目中无人。为了打压五鹿充宗的嚣张气焰,群儒中朱云的粉丝便将朱云举荐给元帝,说他学富五车,对《易》的研究不下于五鹿充宗,元帝因此召其入宫与五鹿充宗进行辩论。

    朱云可能当不了御史大夫,但和人辩论却是他的强项。入殿之后他毫不怯场,只见他“摄衣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左右”,接连抓住五鹿充宗话语中的漏洞进攻,完全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一战下来,五鹿充宗大败而归,群儒兴奋地对五鹿充宗嘲讽道:“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借着这场由粉丝争取来的辩论赛,朱云将自己的才华展示给了汉元帝,因此被任命为博士,不久后又升为杜陵县令

    《汉书》: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

    狂放不羁,削职为民

    朱云是天生的侠客和学者,却并不是优秀的官员。原因很简单,他行事全凭喜好,不但经常故意放跑在他看来并不算犯罪的犯人;还喜欢批评、议论朝廷大臣。做人可以这么酷,做官却不行,后来他便是栽在这种行事风格上。

    当时,官府不知从哪儿探听到朱云疑似纵容门吏杀人的消息,并禀告给汉元帝,元帝为此专门向丞相韦玄成询问朱云为官以来的治行。这韦玄成曾被朱云骂作是毫无作为只会“安身保位”之辈,因此朱云在他口中哪能有什么好德行。他借机痛斥朱云为官“暴虐亡状”,历数朱云所犯“恶行”,元帝不知实情,被他唬得信以为真。当时朱云的好友御史中丞陈咸也在场,退朝后他将此事告诉了朱云,让其“上书自讼”证明清白;而他自己则帮朱云起草奏章,打算请求元帝将此案交由自己审理。这算盘打得很精,却晚了一步,先下手为强的韦玄成早把案子的审理权抢到手,并异常高效地将案子审结,给朱云定了个杀人之罪

    韦玄成,西汉大儒,自永光二年(前42)起担任七年丞相

    昔年萧望之因中书令石显挑拨离间而被汉元帝判入狱,不愿入狱受辱的他表示“老入牢狱,苟求生活,不亦鄙乎”,在被抓之前便吩咐朱云取来毒药,接着服毒而亡。

    朱云虽师从萧望之,但性格却与之迥异。身受诬陷,他想到的只有奋力自救,因此他赶在吏人抓捕自己之前就逃出县衙,去往长安找陈咸商议对策。可惜韦玄成已派人在长安守株待兔,他这一去只是自投罗网,而陈咸也被判为杀人同党。虽然后来他俩都减刑免死,却也双双被贬为庶民,终汉元帝一朝再无入仕的机会。

    西汉长安城

    愿求上方斩马剑,诛一厉百清其源

    汉成帝继位后,朱云被重新征召当回县令。此后二十余年,史书对他着墨不多仅有寥寥数语,想来应是他吸取了教训,默默地干着本职工作,因此才不为人所关注吧。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无论再怎么压制个性,也终有爆发的一天。朱云虽早已年逾花甲,性格却依旧桀骜不驯,装了二十多年孙子之后,他决定再搞个大新闻。

    朱云想要搞事情是有原因的。多年前,大将军王凤倚仗自己是汉成帝舅舅的身份不断培植王氏一族,作为成帝授业恩师的丞相张禹本该就此情况劝谏削减王凤权力,但他却视而不见毫无作为;告老退职后,成帝待他依旧敬重,结果他恃宠而骄,不仅生活奢靡,还大肆圈地积财。有志之士对身处高位却不作为的张禹深感不满,但由于成帝对张禹信任有加,使得无人敢逆龙鳞弹劾他。正是在这个时候,朱云出手了。他上书求见成帝,并在朝堂上当面痛斥群臣“上不能匡主,下无以益民,皆尸位素餐”,更表示“愿赐上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汉成帝不知“佞臣”所指何人,大臣们却是心知肚明,但无人敢吭声。于是朱云微笑地看着惶恐的群臣和满脸迷惑的成帝,慢悠悠地说出来安昌侯张禹的名字。

    上方剑(尚方剑)乃皇帝御用之剑,朱云是第一个请赐上方剑斩杀奸臣的人,此后该剑才被赋予先斩后奏之权

    朱云明着骂张禹是当世奸佞,实则暗讽成帝不辨忠奸,所以成帝闻言登时大怒,斥责道:“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命令卫士将他拖出宫门处死。敢于冒死劝谏的人通常对死都会表现得很从容,但朱云却不能以常理度之。只见他在卫士的拖拽下紧紧抱住殿槛不松手,拉扯中竟把殿槛生生折断,同时高喊:“能当一回龙逢、比干倒也有幸,却不知汉朝此后命运如何”。龙逢比干分别是的贤臣,都因劝谏被杀,二人死后不久王朝也随之灭亡。朱云自比这两人,就是将成帝与夏桀商纣并列。死到临头都不忘嘲讽,也真对得起“狂士”的称号了。

    眼看朱云将被拖走,左将军辛庆忌顾不得安危,赶忙出列为其开脱,说朱云“素著狂直于世”,若谏言有理,那自然不可诛杀;若说得不对,也不必和他一般见识。成帝为表示自己大度,便借坡下驴宽恕了朱云,还将断槛保留“以旌直臣”。然而,事后成帝依然宠信张禹,朱云的劝谏他只当成耳旁风。如此一来,这处为直言劝谏的大臣做榜样而保留下来的断槛,实际上成了“你们尽管劝,听你们的话算我输”的象征,这可真是讽刺!

    南宋《朱云折槛图》:左上角为被卫士拖住的朱云,中间为辛庆忌,右边是汉成帝和张禹

    少似朱云人,折槛空嶙峋

    折槛劝谏过后,王氏一族愈发地专权擅朝,致使下层吏民群情汹涌。成帝拿不准该如何处置此事,依旧求教于张禹。张禹因畏惧王氏报复,倒把那些心怀不满的吏民骂为“浅见鄙儒”,还告诉成帝说:这些人皆是“乱道误人”的“新学小生”,不必将他们的话放心上。成帝本就对张禹深信不疑,听到他为王氏一族辩解,自此“不疑王氏”。这引发的后果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王凤的侄子王莽得以顺利上位,并慢慢进入权力中心,为之后“篡汉”打下了基础。

    伯父王凤曾提拔王莽为新都侯,后来叔父大司马王根病重,又举荐王莽代替大司马之位

    唐朝政治家李德裕曾说:王莽篡汉源于汉成帝不疑王氏,而“不疑王氏”则是“皆因禹而发”,所以张禹“可谓汉之贼也,国之妖也”,也因此他认为朱云请赐尚方剑断佞臣头的行为“斯言当矣”。李德裕对朱云折槛劝谏的评价其实也是后世的普遍看法,人们既折服于朱云的品格,又为汉朝因成帝不听劝而灭亡感到惋惜,比如北宋文学家宋祁曾作诗纪念此事,诗曰:“朱游英气凛生风,濒死危言悟帝聪。殿槛不修旌直谏,安昌依旧汉三公”。

    不过,无论后人再怎么肯定朱云的气概,朱云也是看不到的,他能够看到的只是忠奸不辨的天子和日益腐败的官场罢了。于是他在明白良言死谏均是无用之后,决定辞官归乡以教书传学而业。多年后,年逾古稀的朱云安然离世,避免了亲眼看到汉家天下的衰亡。

    公元9年,王莽建立新朝,西汉正式灭亡,距离朱云折槛上谏不过二十年  

    ———————▼—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复奸谀开倖门!文武全才不惧权贵的西汉狂士——朱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dm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