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随笔专题投稿随笔散文
去你的读书日,我只需要一个精神角落

去你的读书日,我只需要一个精神角落

作者: 陈培锋 | 来源:发表于2017-04-24 00:47 被阅读0次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喜欢装逼的文艺青年又出来装逼了,他们不知道从哪里涌出来,到处搞什么读书会、朗读者、朗诵活动……这一整天,书声琅琅,书香扑鼻,风和日丽,春暖花开。

我也是其中一个。

一整天,我都窝在书房里,放着懒散的音乐,翻着不正经的书,喝完冰镇可乐,就泡一杯红茶,喝完红茶,就倒一杯黑牌威士忌……直到夕阳西下,书没看多少页,尿已经拉了好几泡,真是煮鹤焚琴,暴殄天物,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我一直认为,书房并不是最好的读书空间。就如同,你特别认真对待一件事情,往往就不能收到让自己最满意的效果。你特别希望有一个读书的地方,于是书房布置成一个极致空间,然后沐浴焚香,一本正经地坐下来,打开一本书开始阅读,到了这个时候,基本上,你脑子里想的更多是:拍一张图片,发个朋友圈。

也许很多人不同意,但我还是认为,读书最佳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卧室床头,乱七八糟堆着一些正在看的书。一是厕所,一本好看的书会起到让身体畅通无阻的功能。

既然如此,我们还需要书房作甚呢?在浮躁喧嚣的时代中,在虚伪横行的人群里,书房,只是我们的一个精神角落。

正如豆瓣广告里讲的那个故事一样:

我出门时,穿上特制的衣服,虽然不是很舒服,可带着这身衣服,我游览大千世界,踩上甲板,踏过冰川,遇过危险,也受过伤。遇见了懂我的陌生人,与我嬉戏的小孩子,关爱我的医生,呵护我的妈妈,还有我喜欢的姑娘,最后我还飞向了外太空。

我所经历的一切,都与我息息相关,但并不代表我就与外界彻底融为了一体。最终,我还是会撕掉面具,回到自己的世界,一个人的世界。这个世界,和所有人无关。

虽然我挺喜欢待在自己的世界,可是别担心,我还会穿上衣服出去拥抱你们。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我的灵感缪斯,我的信仰和我的神,我还会出来寻找你们。

很多时候,我们戴着各种面具,游走在各种各样场合,和各种各样的人握手拥抱,说着各种各样的谎言,许下各种各样的诺言。因为,别人需要各种各样的你,所以你就成为了各种各样的你。

只有回到书房,或者其他任何一个,属于你自己的精神角落,卸下面具,放下防备,你才是真正的你。这时候,在这里,你可以看书,读《资治通鉴》,或者读《金瓶梅》,都是你的自由,没人管你。你可以听歌,听《走进新时代》,或者听《答案在风里飘荡》,都是你的选择,没人理你。你可以喝茶,喝普洱,或者喝铁观音。你可以喝酒,喝皇家礼炮,或者农家自酿。你可以静坐,可以咆哮,可以痛哭,可以做一切让你爽的事情。

因为,这是你的精神角落。世界那么大,但都不是你的世界。只有这一个小小角落,才是你的世界。

我的书房,精神角落。

自古书房若闺房,不足为外人道。从某种意义而言,这是个比卧室还要暴露自我的地方,放眼望去都是你的品味,抬手一摸全是你的心头好。你是什么样的人,信仰什么又热衷什么,半个灵魂都泄露在你的书架上。

书房有大有小,藏书有多有少,书房作为读书人的私密空间,每个书房都有自己的个性。既是里子,也是面子。既可以出世,也可以入世。是一个普通角落,也是一个特殊地方。

既然说到书房,就和大家一起看看我喜欢的名家的的书房吧,他们一样拥有属于自己的精神角落。


钱钟书和杨绛的书房:

最美的时光,是和你窝在角落里读书

十几年前读《围城》,至今难忘。钱钟书先生以一种文化批判精神观照中国与世界。在精熟中国文化和通览世界文化的基础上,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种清醒的头脑和一种深刻的洞察力。

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是一位精致的女性。

「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这是杨绛非常喜欢的名言。在许多朋友眼里,杨绛生活俭朴、为人低调。她的寓所,没有进行过任何装修,旧式的柜子、桌子。

室内也没有昂贵的摆设,只有浓浓的书卷气。杨绛说:我家没有书房,只有一间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客厅,但每间屋子里有书柜,有书桌,所以随处都是书房。

她非常满足于这样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

梁启超:

饮冰十年,难凉热血。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维新派领导人之一,广东新会人,和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早年所作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颇有特色。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其书斋取名为:饮冰室。

「饮冰」一词源於《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 原意是比喻自己内心之忧虑。

当年,梁启超受光绪皇帝之命,变法维新,临危受命,面对国家内忧外患的交煎,梁启超内心之焦灼可想而知,如何解其"内热"?唯有"饮冰"方能得解。

他正是借"饮冰"一词,来表达自己内心之忧虑焦灼。

李敖: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李敖生平以嬉笑怒骂为己任,狂放至极,俯瞰世界纷纭。虽数次入狱,但屡败屡战,越战越勇。他的杂文刀刀见血,见血封喉,令挨骂者闻骂丧胆,对台湾当政者毫不留情面。

在关于李敖的各种传奇中,他的书房都是忽略不掉的标志。传说中那间斗室里堆满了书籍、资料、甚至美女图片,风雅和风月在那里奇妙地并存。

在大学里演讲、和政客辩论、上电视骂人……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哪里有李敖,哪里就少不了热闻。可是,在那些风光背后的李敖,大多数时间是在他的书房中一个人静静度过。

“上山以后,吹在风里,淋在雨里,飘在云里,活在梦里。”这是李敖描写自己阳明山生活的一段话。从书房的窗望出去,看到的是风景和朋友。从书房的窗向里望,看到的是主人的悠然与坦诚。人们大多看到他的独行,很少了解他的牵挂,人们总看到他与人斗其乐无穷,却很少看到他在感慨夕阳西下。

苏童:

书房外面是花园

在我的写作道路上,苏童曾经深深影响了我。

这位以写女人内心世界著称的江苏苏童,他的的书房远没有他笔下女人的心理那么复杂,甚至可以说有点简单——长方形,面积10多平方米,比想像中的要小了些。但这书房又似乎很不简单——在这里,你似乎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你会很从容地闲站,或坐在椅子上发呆。

书房之外,是一座花果园。之所以称花果园,因为这里有花草,更有许多果木,樱桃树、枇杷树、柠檬树、柿子树……推开百叶窗,即可看到花果园的一景,枝叶扶疏,绿意扑面。这座美丽的花果园,是苏童的另一件作品。他说:读书、写作之余,我就是一个园丁。

他们和我们

都曾经带着不同的面具

活在不同的世界里

小小精神角落

足以安放我们所有的

过去和未来

相关文章

  • 去你的读书日,我只需要一个精神角落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喜欢装逼的文艺青年又出来装逼了,他们不知道从哪里涌出来,到处搞什么读书会、朗读者、朗诵活动……这...

  • 我的精神角落

    豆瓣这支广告片,我不知道其你们是怎么想的,反正是戳中了我。豆瓣——我们的精神角落。这句SLOGEN精准地不能再精准...

  • 我的精神角落

    这里是我的精神角落 不用考虑别人的感受 尽情宣泄 或喜或悲 或好或坏 都是自身的一厢情愿 提醒自己去冥思苦想 过于...

  • 我的精神角落

    在豆瓣看到一个舞会的活动,突然想起十六岁的时候,每个周末晚上都跑去文化广场看大叔大妈们跳舞。我小学学过恰恰,可是从...

  • 我的精神角落

    故事还要从几年前说起,我是一个高中时十分厌倦人文学科的人。那时我善于思考,但不愿意花时间去阅读太偏向文学的书籍,因...

  • 精神的角落

    精神的角落

  • 精神角落

    刚看了一部豆瓣新出的广告片,片中人物说“除了一个小秘密,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难道不是吗?每个人都有一个精神小宇宙...

  • 今日自省

    人不可一日无精神食粮。你的精神食粮是什么呢?我的是读书。一日不读书不学习,精神空空。 我喜欢在孩子睡后看会书写写字...

  • 我们的精神角落

    这个标题算是从豆瓣的第一支广告借来的,拿来主义使用的很到位,自己没有那么多创意,毕竟起名字也算是件大事儿,马虎不得...

  • 我们的精神角落

    清晨的阳光温暖而不刺目, 它和蔼可亲、 淡淡的、 舒舒的、 没有一点暴戾骄横, 就像是姐姐家阳台上的兰花, 飘散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去你的读书日,我只需要一个精神角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du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