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

作者: 暮潇潇 | 来源:发表于2020-02-09 23:43 被阅读0次

    天气晴好,窗外景色依旧,远山郁葱,迤逦天际,阳光依旧温柔。街上已焕发出生机,多了车流和行人。

    晴好的天气容易让人心生雀跃,有脚步迈出门槛的欲望。又想去超市采购些食材和零食,孩子爸怒目道:“你敢出去?现在传染这么厉害!有飞沫传染、气溶胶传染,你出去一趟不打紧,带回了病毒害了一家。”

    他每天盯着疫情看,广东确诊的病例也越来越多,孩子老师也几乎每天发来信息,讯问近期是否离开过广州。想起初九那天还逛了一次超市,现在却有些隐忧。因为在网上又看到说鞋底也可能会沾染上病毒,建议出门要套上鞋套。感觉又受到一层禁锢,现在又听到“气溶胶传播”……

    有好友今天发来一个视频:就是用塑料袋装水堵住厨房、卫生间的下水管管口,防止气溶胶传播。这倒是个简易可行的好办法。

    什么是气溶胶传播?

    卫生防疫专家强调,目前可以确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接触传播。

     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

     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气溶胶(aerosol)又称气体分散体系,是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系,大小为0.001~100微米,形象地说可以想象为悬浮在空气中的胶体“云雾”。

    正常人一个喷嚏下去,数以亿计的病毒被呼吸道强劲的压力喷射出来,大于100微米的飞沫很快就落在1-3米的距离内,而气溶胶却可以飘散在9-10米内的空气中,经历蒸发、干燥,慢慢蜕变为被上皮细胞包裹的冠状病毒微粒,这些弥漫着病毒的“雾气”如果达到足够高的浓度,是可以通过眼角膜等黏膜进入体内的。

     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

    “病毒一般是附着在飞沫上,理论上可能还可附着在气溶胶上,但新型冠状病毒是否可通过气溶胶传播以及在传播中到底有多大作用,这个还没有完全确定,仍需进一步研究和证实。”

    “打个比方,气溶胶平时以一种液体或固态的状态存在,但随着温度升高或高速旋转或医学上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等情况下,它可能会在空气中形成一种胶状或雾状的东西,也就是形成气溶胶的状态,形成类似飞沫样的细小颗粒状物质,其颗粒可能比飞沫更小,理论上传播的距离更远。”但对于气溶胶是否引起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目前仍没定论。

    在日常生活中,公众很少会碰到气溶胶,但在抽水马桶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气溶胶,“之前已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粪便中发现病毒,如果马桶水花喷溅,在冲刷粪便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水花高速旋转或摩擦,从而形成胶状、雾状的气溶胶,具有病毒感染的可能性,但这只是理论上存在这种感染的可能,具体是否病毒可能通过这种传播途径,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现实生活中普通老百姓无需过度担忧气溶胶传播,平时只要冲洗时用盖子盖住、定期消毒马桶、勤洗手,感染的可能性很小。

     气溶胶真这么恐怖吗?

     是不是有气溶胶的地方就存在感染风险?有句著名的话是“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公众号“知识分子”分析,在实际生活中,暴露在外的病毒绝大部分都很快死亡,只有达到极高数量级的阈值,部分病毒才有机会“碰巧”由黏膜进入人体;同样,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悬停在衣物、皮肤的病毒,只有极微小的比例能通过手部触摸进入眼口鼻。

     说到底,气溶胶传播并不等于空气传播,而是可以通过空气的流动进行传播。之所以气溶胶可传播会令我们恐慌,是因为气溶胶的传播距离可以通过空气传播的更远。

      专家们也归纳出以下措施:

     1)避免出现在众人聚集的场所,或在人多的密闭空间带好口罩、做好防护(护目镜可选戴)

    2)勤洗手,干掉最多见的触摸感染源

    3)有条件衣物用75%酒精消毒,杀灭可能存在的病毒微粒

     4)室内通风

     这四点做好,大可放宽心。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处研究员冯录召表示,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发的传染病,大家都没有免疫力,人人易感。所以无论小区里是否有病例,如果不注意防范,都会有感染风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气溶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in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