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师要懂的心理学》读书笔记28|教师应知的心理学效应

《教师要懂的心理学》读书笔记28|教师应知的心理学效应

作者: 青箬笠0 | 来源:发表于2023-12-14 20:47 被阅读0次

  1.罗森塔尔效应

  也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信任和期望可以成为“激活”人的智商和能力的外力。也就是教师的期望可以成为学生进步的积极心理暗示。所以给学生信心期望很重要。不过从自己的实践经验看,感觉年级越低越容易受影响,年级越高越不容易受影响。

    2.德西效应

    既有内在动机又有外部动机,外部动机不会增强工作动机。这也许可以解释,当我们喜欢做某一件事时,自己津津有味地做,不需要别人鼓励夸奖。一旦这件事成了领导的硬性要求,立马索然无味。外部动机反而销蚀了内部动机。

  如果孩子本来对获取新知有兴趣,享受愉快的学习活动,家长老师以考试得成绩好一味给予外在的物质奖励,孩子对学习的内在动机就会被外部动机慢慢销蚀,一旦外部动机(物质奖励)消失,学习就没有了动力。

  所以物质奖励应该慎用。

  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最好用奖励,能用奖励就不用惩罚。能用精神奖励就不用物质奖励。对于孩子没有的行为习惯(没有兴趣或新的任务),如果用物质奖励鼓励孩子,也应该注意培养内在动机,孩子行为习惯一旦形成,一旦有了内在动机,就要慢慢撤销外部奖励。

  记得上次群里讨论物质奖励,就说到依赖物质奖励,孩子的物欲要求会越来越好,越来越不容易满足。现在看,不仅孩子的物欲会越来越难以满足,这样还会销蚀孩子对学习的内在动机。

    3.超限效应

  对一件事或错误,过于唠叨批评指责,反而会让心里的内疚消失,甚至愤怒。物极必反,说的就是这吧?

    看来忍住唠叨很重要呵。

    4.破窗效应

    如果有人打破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破更多的窗户玻璃。

  班级里第一个破坏制度的人,如果不受到应有的惩罚,也会像破窗效应一样,导致更多的人破坏制度。杀鸡骇猴,有一定的道理。

  自己也应该警惕,一旦一件事有了不好的开头,就很容易懈怠。每一节课,都必须认认真真,不能敷衍;每一次作业,都不要懈怠。

    5.晕轮效应

  如果认为一个人是好的,就认为他什么都好;如果认为一个人怀,就认为他什么都坏。以偏概全。

  确实,自己很长时间都不喜欢一个人,总觉得她什么地方都令人不舒服。其实她有时候工作也挺尽力的,至少曾经有一个时期工作挺尽力的。不能因为她的缺点就无视她的优点。

  6.霍桑效应

  当人们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被观察时,会刻意改变一些行为或语言表达。被关注被重视的感觉,会让人更努力做自己的事情。

  关注学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都很重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师要懂的心理学》读书笔记28|教师应知的心理学效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jw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