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薄,注意检点言行——
明朝首辅大臣徐薄,在少年时代就注重检点言行。
他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一个放黄豆,一个放黑豆。每当心中有善言善念善,就投入一粒黄豆;反之,则放黑豆。
开始时,黄豆数量少,黑豆数量多,徐溥不断反省改之。慢慢地,黄豆和黑豆的数量持平,他就坚持律己克己。
长此以往,黄豆越积越多,少许黑豆就不值一提了。
直到为官后,徐溥一直保持自我觉知的习惯,不断完善自身品德,最终成为德高望重的名臣。
遇事先从自身找原因,才能最大限度实现想要的结果。
徐溥 (1428年~1499年),字时用,号谦斋,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
(今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宜城街道溪隐村)人,
祖籍南直表凤阳府临淮县 (今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明朝中期名臣、内阁首辅。
景泰五年 (1454年),徐溥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成化年问,历官左庶子、太常卿兼学士、礼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吏部左侍郎等职。
成化二十三年 (1487年),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预机务。
弘治五年 (1492年),继刘吉为首辅,屡加少傅、太子太傅,进华盖殿大学士。与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同心辅政,多所匡正,爱护人才。弘治十一年 (1498年),以眼疾乞归。
弘治十二年 (1499年),徐溥去世,终年七十二岁,特赠太师、特进、左柱国,赐谥号“文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