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樊荣强:人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樊荣强:人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作者: 樊荣强 | 来源:发表于2024-08-07 13:00 被阅读0次
樊荣强:人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文/樊荣强

人这一辈子啊,只有在被需要的时候,才是最有价值的。

这是前几天从网上看来的一句话。大体上来讲,我是非常认同的。

但是这样的价值观,往往就会让我们感到困惑。所谓的困惑,主要源于三个方面。

第一,绝大多数的普通人,因为自己确实太普通了,不仅感觉不到被别人所需要,甚至会觉得是多余的,那活着还有价值吗?

第二,某些曾经在官位上的人,退下来之后,人走茶凉,门庭冷落,风光不再,反差强烈,深深地觉得不被人所需要,难道自己也没有价值了吗?

第三,所谓的价值真的是由别人来定义吗?就像前些时候热播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里面的台词:“那些长在野外的树木花草不被人所用,真的就没有价值了吗?”我们就为自己而活着,不可以吗?

佛教里面有“自性”这个概念,强调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独立的存在,对外物没有依赖性。所谓的修行就是现出自性,消除烦恼,得到解脱。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没有任何烦恼和情绪,无欲无求,这就是“自性”的本真状态。

如此看来,人的价值,不假外求,不靠外物,也不靠外人,只要回归本心,做好自己就行了。

佛教所宣扬的东西,总是和我们现实世界相反。现实世界绝大多数的人,都在试图不断地去向外求索,满足各种私欲,以及功利、情感需求。

按佛法来讲,社会上的各种欺骗狡诈、阴险恶毒、自私自利、诚信缺失……等,使得我们的自性被遮盖了,所以人们感到很苦,苦海无边。

我不赞同佛教的逃避主义。我们可以把佛教当成失败之后,最后的一种安慰,而不能在刚开始的时候,就放弃、妥协和逃避。

青原行思禅师讲“见山见水”的三个境界,我觉得非常好。

《五灯会元》卷十七记载:“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修行应该是一个过程。我们不能因为最终“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一开始就放弃修行。我们不能因为最终都会死去,而一开始就不想活着。我们活着的时候,生命的价值就是被别人所需要的。

如果不被人所需要,也就没有价值,而且我们也会感觉人生极度的寂寞、空虚和无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樊荣强:人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mx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