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职场初三年,你在哪儿?

职场初三年,你在哪儿?

作者: 书虫小言 | 来源:发表于2018-07-24 09:38 被阅读83次

    01

    七月的某天,北京,大暴雨。

    早上七点,熟悉的闹铃声响起,我毫不犹豫地按了关闭。窗外的雨声格外地大,室内似乎都已经多了些凉意,不由得把被子裹得更严实一些。

    我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应该现在跳槽吗?去单位又要处理好多事情......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早晨醒来不想离开床,醒了假装自己没有醒,只是因为对新的一天没有期待。

    直到七点半的闹钟响起了,不得不起床。揉着惺忪的双眼,走进卫生间,坐在马桶上,点开手机,打开微信,点开订阅号,一篇文章标题映入眼帘,标题为“10万学区房时代:没有伞的孩子,我们只能一起拼命往前跑!”

    仔细读到最后,原来是招聘。瞬间就惊醒了,是啊!这不就是自己想去的单位吗?用书的力量去唤醒人们向上的力量,完美!

    这种神奇的感觉什么时候有过呢?学临床时终于可以选修广播电视双学位的时候有过;某市二本院校出身,决定跨专业考研的时候有过;考上中国传媒大学学新闻的时候有过;工作后写特稿的时候有过。一句话,当你发现生活中有方向,有光的时候,这种感觉就来了。

    所以,还有什么好抱怨当下,只要自己有方向,就不会乱。更重要的是,你在向着它,前进。

    02

    我毕业三年了,职场的一个阶段已经过去了,我经历了什么?

    刚毕业的时候如愿以偿成为一名特稿记者,那时候觉得,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就是我一生的追求。毕竟,为了这个职位,我放弃了两个拥有北京户口的机会。可是慢慢的,你发现,这里的特稿不仅仅是特稿,还有调查,直白而言,负面报道。

    在我的价值观里,这个世界的善恶有很多种,我们为什么要执着于这个世界的恶,而不是发扬善呢?然而记者不就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吗?”所谓的新闻理想不就是无限地接近事实的真相,并且把它公之于众吗?

    这是矛盾的集中点,带着年轻的骄傲与勇敢,我离职了。或许,我不适合做一个记者。

    在接下来半年的时间里,我做了很多尝试:内容运营、图书编辑等等。但整个人都不会舒服,总觉得身体里少了点什么。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开始疯狂地阅读,在网络平台上写作。一方面是救赎自己,另一方面是不丢下自己的看家本领。

    有一天我看到了白岩松在《白说》里的句话:如果新闻真正自由,我其实更愿做希望新闻,去扩大善,内心的痛苦一定比现在少得多。

    原来,不是我一个人因为这个问题烦恼。我还是要写,不要放弃。

    写到这里,我才发现,书单也正好三岁。当它在慢慢地转向原创的时候,我也重新相信文字的力量。当它正在行驶挑好书的使命时,我也正在通过书去救赎我自己。

    03

    职场初三年,如今说来云淡风轻,当时经历潦倒不已。如今,站在三年的节点回望,开始明白:所有的经历都是为了更好的自己,所有的寻找都是为了那份内心的坚定。

    就像,我终于坚定:写作是我一生的使命。

    书单说,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冷”和“险”,但仍有很多平凡的人跨越了阶层。有一种原始力量的来源是书。他们通过书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在我三年职场生涯中,也是书,让我安静下来,回归内心。是写作,让我不断反思自己。不偏离自己的航线。

    在我从第一份工作离职以后,陷入一个特别不好的状态。我开始读书,读完一本书后就开始输出文章。毕竟,输入和输出,就像是给自己的身体换了血。

    我只读经典,《月亮和六便士》说,很多人为了单纯的理想,愿意放弃自我,并且沉浸其中。我也读鸡汤,《不要让未来的你 讨厌现在的自己》里那个小助理,一直写一直写,写了半年,终于有了起色。当我们不知道的时候,觉得那些书籍就是鸡汤,当我们身在其中的时候,这些故事都是过往。

    后来,我只读非虚构,还有那些能够给自己实在意义的书籍,也就是功利性的读书。我看《寻路中国》,一边探讨非虚构应该如何行文,一边感受一个记者如何去忠实地记录这个世界,不以激烈的方式。

    再后来,文学名著我就只再通勤路上去听。但印象却比自己看书要深刻地多。

    渐渐地,书成了我的心理安慰剂。如果哪一天节奏乱掉,翻一本书,就安稳了。

    后来,是写。随便地写,有目的地写,一边学一边写。

    最近几天,我终于明白了自己这一辈子的使命:读更多的书、走更多的路,见更多的人。用我的文字温暖更多的人,给人以向上的力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职场初三年,你在哪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qe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