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周练的作文题,让我想起了2004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于是去作文网找到当年原题。仿佛昨日,掐指一算已过18个春秋,其间我们对语文教学的探索从来不曾止步。
2004年福建高考作文题2004年高考是福建省首次自主命题,当年出那样一个作文题目确实出乎意料。记得那年我刚好高三,走出考场的学生表示不知道从和入手。后来我去评改考卷,发现大约有80%的考生(我改过的考生中)选择鲁迅和苏轼写,当时中学课本中鲁迅的作品还是比较多的,而苏轼也是他们不陌生的诗人。由于那时流行的是“话题作文”,对学生的写作限制要求不多,只要在话题范围内可以发挥的空间很大,可是我记得学生似乎也没有可发挥的东西,只是把他们知道的鲁迅或苏轼的生平事迹写进去,甚至模糊了文体,得个基准分40-42分是没有问题的。那时候是省自主命题,对分数的压力没有现在大。
而现在的这个作文题,虽然只是周练的作文题,还是肉眼可见明显地难度加大了:可选的人物由原来的10个变成30个,而且要求比较。
令人欣喜的是,评卷过程中,发现学生有许多奇思妙想是我根本没有想到的,不禁感慨古人所言极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说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摘录学生的几个别具匠心的立意以飨读者:
1. 进退之道,异而有味——蔺相如与林冲之比较,着重辨析蔺相如“退”中的野心和林冲“退”中的无奈,可谓是一语中的。
2. 成亦可赞,败犹辉煌——丹柯与荆轲之比较;
3.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孔子与荆轲之比较;
4. 但守初心,莫问前程——孔子与荆轲之比较;
5. 破现实束缚,寻生命之光——别里科夫与丹柯之比较;
6. 功不成而笃之,不亦君子乎?——孔子与周瑜之比较;
7. 嘶鸣荆棘中,不屈勇者志——苏武与桑地亚哥之比较;
8. “失败”的英雄——荆轲与丹柯之比较;
……
学生的作文表现出年轻人活跃的思维、不受限的胆识,相比于2004年高考阅卷时的感受,我不时地感慨“长江后浪推前浪”啊!当然,也出现一些生拉硬拽的比较,确实一篇作文很能呈现学生个体的功底,而这功底往往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长期“养”出来的。
后面附上两篇优文。欢迎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