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旧杂剧故事——双珠记、鲛绡记、香囊记、精忠记

旧杂剧故事——双珠记、鲛绡记、香囊记、精忠记

作者: 云间大彭 | 来源:发表于2021-11-26 06:33 被阅读0次

【双珠记】

传奇剧本,明沈鲸撰,四十六出。《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明汲古阁原刊本影印,另有清康熙盛端卿钞本,及梅兰芳所藏清钞本与《六十种曲》本。

剧情前部出自元陶宗仪《辍耕录·贞烈墓》,但人物姓名及情节已变更。

剧谱李克成图占王楫之妻郭氏,陷王楫下狱;郭氏先卖掉儿子,后投渊自尽未死,安史之乱于道中与婆婆相遇,相偕寄居韩媪处。王楫之妹被进宫女,后因在赐边军纩衣上题诗,与军官结姻成亲。王楫之子九龄年十六,状元及第,千里寻亲。因明珠牵合,一家得以团圆。

梁廷楠《曲话》卷三:“双珠记”通部细针密线,其穿穴照应处,如天衣无缝,具见巧思”。日人青木正儿说:“此记前半,明清戏曲悲剧中,为稀见之佳构……后半……过于做作”(《中国近世戏曲史》中译本)。近代昆居舞台上保存了《卖子》、《投渊》两折。

【鲛绡记】

传奇剧本,明沈鲸撰,三十出。有清顺治钞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以影印。

剧谱南宋书生魏必简,奉父命持祖传宝物鲛绡,到临安与沈必贵之女琼英完婚。

临安财主刘均玉谋娶沈琼英未成,怀恨在心,重金贿赂讼师贾主文,告魏、沈两家企图行刺宰相秦桧,就在必简、琼英成婚之日,两家被校尉抓走。

幸亏大理寺少卿周三畏,认为证据不足,改斩刑为充军。

解差听相士之言,为求善报,中途放了必简,其馀人被放到崖州。

最后必简从军建功升至都元帅,在崖州尼庵接回琼英团圆。

此剧在明较盛行,尤以大学士申时行家班演出最为有名。《曲海总目提要》卷十三:“闻明中叶间,苏州上三班相传曰‘申《绞绡》,范《祝发》’,申谓大学士申时行家乐,则此剧乃在嘉(靖)、隆(庆)以前无疑也”。《缀白裘》收录其中《草相》、《写状》、《狱别》、《监绑》四出。当代昆曲舞台上尚演出《写状》,《相面》(即《草相》)两折。

【香囊记】 

传奇剧本,明邵璨撰,四十二出。《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明继志斋刊本影印,通行有《六十种曲》本。

剧谱宋代兰陵张氏兄弟,在大比之年奉母命赴京应试;兄九成状元及第,弟九思得中探花。

九成因在试策中“专言大臣失职,时政有乖”,奸相秦桧认为有意诋毁他,派他即日监兵北伐,谪官边塞;其妻邵氏只得孤身一人,侍奉婆母。

成在班师之日又被派往出使金邦,为金人所扣;九成之紫香囊为一军士拾得,路过邵氏家欲易米充饥,邵氏婆媳误以为九成已死。

后宋室南迁,士民奔走,邵氏与婆婆避难途中失散,寄居周老妪家,有赵运使之子赵丙以换来之紫香囊为聘礼,欲强要贞娘。

时九成淹留金邦十年,守节不辱,潜逃归来,授权察使,遇贞娘持紫香囊前来告状,夫妻相会,复又寻得母、弟,全家骨肉团圆。

剧的主旨是宣扬“忠臣孝子重纲常,慈母贞妻德允臧,兄弟爱恭朋友义”。明何良俊认为,此剧一出“遂滥觞而有文词家一体”(《四友斋丛说》卷三十七);吕天成别认为“是前辈中最佳传奇也”(《曲品》)。《香囊记》出版后,海盐腔演唱此剧(见《金瓶梅》三十六回),常时浙江海盐班著名女演员金凤翔演此剧“百态轻盈,艳夺人目”(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三);而“三吴俗子,以为文雅,翕然以教其奴婢,遂至盛行”(《南词叙录》)。苏州的盛演,可能有促使昆腔雅化的作用。冯梦桢《快雪堂日记》,记万历三十年(1602)十一月“吕三班作戏,演《香囊记》”。《祁忠敏公日记》记崇祯年间在北京曾多次观演此剧。清末苏州大雅班常演《香囊记·看策》,这些都是昆腔演出。徐渭则批评此剧:“以时文为南曲……其弊起于《香囊记》”。

【精忠记】

南戏剧本,此剧一题明姚茂良撰,但无确证。吕天成《曲品》将其列入“旧传奇”中,当是昆山腔兴起前的作品,明青霞仙客作《阴抉记》传奇,前半与《精忠记》同,后半稍加篡改。《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明汲古阁原刊本影印。

剧谱宋代岳飞率军抗击金兵,正在乘胜进军之隙,丞相秦桧与金邦暗通勾结,乃矫旨以十二道金牌宣召,召回岳飞父子等人,投于狱中,秦桧又与其妻王氏在东窗下定计,将岳飞害死于风波亭,岳飞死后在冥间与秦桧对封簿公堂,宋室追嘉岳飞忠勇,封为鄂武穆王。

著名的昆腔折子戏《疯僧扫秦》(即《捕秦》)冲场[出队子]一曲出自本剧。

文 | 云间大彭

欢迎点击关注,点赞评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旧杂剧故事——双珠记、鲛绡记、香囊记、精忠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sg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