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Rogers,1902-1987)
• 主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首创非指导性治疗(案主中心治疗),强调人具备自我调整以恢复心理健康的能力。
•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存在着两种价值评价过程。
• 一种是人先天具有的有机体的评价过程(实际自我),另一种是价值的条件化过程(理想自我)。实际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巨大差距会导致心理问题。
• 价值条件化建立在他人评价的基础上,而非建立在个体自身的有机体的评价基础之上。个体在生命早期就存在着对于来自他人的积极评价的需要,即关怀和尊重的需要。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别人的好评,被别人赞赏时,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人会感到自尊。然而,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这种需要的满足常常取决于别人。比如:父母总是根据孩子的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标准来决定能否给予孩子关怀和尊重,也就是说父母这种尊重的积极评价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孩子的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标准。也就是价值的条件化。
所以在这个理论依据之下,认知行为疗法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认可。
也强调早期价值观念的建立对人后期未来的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