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关于日本咖啡文化的小谈笔记,文章虽有些长,但如果将你计划的日本之旅比作出行前的妆,那么读一读它刚好权当是打了一点儿细致的底霜。”
美食作家殳俏在日本留学期间,特别喜欢泡在学校附近的咖啡馆K书,咖啡店的老板娘熟识之后,经常对她的说的一句话就是,“喝到死吧!只有喝到死,才能培养得出文豪。”
01文豪与咖啡馆相关的桥段不胜枚举,比如伦敦的Newman Arms咖啡馆,1730年开业至今已有3个世纪的历史,是奥威尔喜欢光顾的地方,在其著作《1984》一书里成为下层人民活动的原型场地。
鲁迅先生在《革命咖啡馆》中曾写过:“遥想洋楼高耸,前临阔街,门口是晶光闪烁的玻璃招牌,楼上是我们今日文艺界的名人,或则高谈,或则沉思,前面是一大杯热气腾腾的无产阶级咖啡,倒也实在是理想的乐园。”
但鲁迅本人是不喝咖啡的。老作家魏猛克回忆说,在“咖啡或茶”方面,鲁迅先生不沾一点西洋习气,别人都要咖啡,唯独他要茶,有时候夏衍就陪着他喝茶。但在《革命咖啡馆》成文后一年,鲁迅还是去了离他当时上海的住所很近的公啡咖啡馆,为的是出席筹备左联的聚会。
1934年,萧军、萧红带着小说手稿从东北辗转来到上海,先到内山书店见鲁迅,再由鲁迅带去公啡聊天。可见当时的文学青年要见到鲁迅,必经路线就是内山书店——公啡咖啡馆。咖啡是舶来品,最初传入中国时,必是先出现在了新派人物聚集的上海,尤其是那些海派文人,总在咖啡馆流连,许多新思想新文学,都诞生于此。
据统计,上海共有5567家咖啡馆,是全国咖啡馆最密集的城市,比第二名的北京多出了2200家,还是第三名广州的整整两倍。虽然上海的咖啡馆众多,但若要考虑到接受度的比例,中国的咖啡之城则是台北,咖啡是台北人生活的坐标。日据时代的台湾,就有日本人尝试在台湾种植咖啡,因其经济价值很高,被大力推广种植,曾一度产量丰富、质量优良。
而最早将咖啡引入日本的确是同样殖民过台湾的荷兰人。在大航海时代,荷兰人民就迷上了咖啡这一神奇的饮品。而海上航行的不便,使得咖啡没办法在船上冲煮,于是他们就发明了冰滴咖啡。随着荷兰的贸易路线,咖啡在江户时代进入了日本。
关于咖啡的真实记录可见于18世纪末日本与荷兰人之间的生意账簿,据说这是最古老的记载。在账簿上我们能看到<鉄製小箱入りの“コヲヒ豆”>(铁制小箱装“咖啡豆”)这样一项内容。而赶走了荷兰人的国姓爷郑成功的后代,却在开创了日本第一家咖啡馆。
03咖啡在日本作为普通商品出现是在进入明治时期后。其历史舞台转移到了横滨。进入1880年代,那些把走在时代前沿的西洋文化带入日本的交际花们争相斗艳,而咖啡能获得他们的亲睐也是理所当然的。再加上无关家世、职业地位给人们带来的憧憬,咖啡开始风靡日本。
当然,这种流行和一直以来作为日本文化之一的“茶”有所不同,它是靠那些所谓的知识分子支撑起来的。
当时,有人在东京下谷区西黑门町开了一家高格调的咖啡馆。时间是明治 21(1888)年,名为“可否茶馆”。店主是一个叫做郑永庆的人,从名字来看似乎是中国人,事实上他是因“国性爷合战”而广为人知的郑成功的后裔,是个日本人。他才华横溢,通晓日、中、英、法四国语言,17岁留学于耶鲁大学,这在当时是史无前例的。
年轻的他并没有继承家族的翻译事业,而是决心将西方看到的咖啡馆移植到日本。当时西方的咖啡馆聚集了很多知识分子,他们在那里讨论与分享新知,郑永庆也试图在日本营造这样一处新的文化空间,所以在“可否茶馆”里放了很多书报杂志,也陈列了很多西方的新奇玩意儿。
作为一种文化人率先喜欢上的饮料,咖啡在当时一下子拥有了很多文绉绉的译名,除了“可否”,还有“可非”“骨非”“骨喜”“加喜”等。也有人给其起名叫“唐茶”“香汤”之类的。而“可否”本身的日文发音就与“咖啡”近似,后来甚至成为日文中“咖啡”的某种固定译法。
可开咖啡馆这种事情对那个年代来说太过超前了,当时风气未开,加之经营不善,店铺在开张后仅一年数月便债务累累,最终在开张了4年后悄然倒闭。虽然郑永庆的经营没有成功,但“可否茶馆”却掀起的咖啡文化热,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如东京、横滨、大阪和神户等现代化较早的城市,咖啡馆如雨后春笋般开设起来,直至今日。
从明治时代到大正时代,像这样的文化沙龙的确帮助产生了几家咖啡屋,日本也终于进入咖啡文化的风气。当时日本的知识分子上咖啡馆,同样也有很多有趣的癖好,比如有些人会把艺妓带入咖啡馆伴读,也有人就跟鲁迅先生一样,虽频频现身于咖啡馆,却从来不喝一杯咖啡。
因为在当时人看来,重要的是端坐在咖啡馆的高背座椅前,桌上摊开一本当时流行的文学刊物,喝咖啡也好绿茶也好甚至白开水也好,都已经无所谓了。当时的咖啡馆也被人们叫做“café”,后来这种店逐渐变成了提供酒饮的地方,氛围也变得不同了。而人们开始称咖啡馆为“喫茶店”则是在明治 25(1892)年后。
然而并非所有文人都能接受咖啡。作为西方的一种舶来文化,咖啡也曾引起不少像“辜鸿铭”一样的保守顽固派。比如大文豪三岛由纪夫,你也许只知他切腹自杀,却不知他之所以采用切腹自杀这种激烈的形式,正是为了复辟传统,痛斥日本西化、资本化的屈辱。
虽然如今回过头看,他作为日本第一家咖啡馆的创始人名垂千史,但对其本人来说,生活却有些凄惨。经历了二次婚姻的他因妻子过世而遭遇了家庭破裂,他为逃离一切再度远赴美国,最终却在西雅图因病英年早逝,年仅37岁。
近一个世纪后,雨城西雅图在1971年迎来了如今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星巴克的成立。在如今的日本,星巴克同样店如雨林,但在日本人的心中或许星巴克所代表的并非真正的咖啡。是日本的咖啡很特别,还是只有咖啡馆很特别?人类学家梅瑞·怀特的《日本的咖啡生活》道出了几个令人惊讶的事实:
1.日本咖啡的消费量全世界第三大(仅次于美国与德国)。
2.目前全球最大的咖啡出产国巴西,其实是十九世纪日本与巴西合作的结果。
3.日本人普遍地饮用咖啡不是在Starbucks引进之前,而是100年前就已经流传开来,全世界第一家咖啡连锁店就是在日本诞生。
4.100年前,咖啡店已经成为日本的重要生活空间,促进与创造日本文化的现代化。
大多数人只因咖啡源自西方的饮品而忽略了其在东方的发展。
的确,全世界第一家咖啡连锁店不是西雅图的星巴克,而是1909年水野龙开设的“老圣保罗咖啡馆”(CaféPaulista)。十九世纪末,大约一万名日本人移民巴西垦荒,时值咖啡价格大跌,水野龙抓住机会,从巴西拉到了免费的咖啡豆赞助,在银座八丁目开设了第一家老圣保罗咖啡馆,后来在日本各大城市拓展分店,成为世界第一家咖啡连锁店。
当时轰动一时的这间咖啡店的广告语是“黑如鬼,甜如恋,热如地狱的烫咖啡”,且此处咖啡价廉物美,一杯才5分钱,再加5分钱,还可得一甜甜圈。所以吸引了很多当时的年轻文人和附近庆应大学的大学生在此驻足。据说当时“世界语普及会”的秋田雨雀,经常只买一杯咖啡,却要占10个座位,每周都在这里举行研究会,被誉为抠门典范。
日本市场的需求刺激了巴西的咖啡价格回升,从而挽救了巴西的咖啡业。另一方面,日本从此有了稳定的咖啡豆的来源。巴西也在日后的其他领域回馈了日本,足球就是最好的例证。
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这不仅需要百折不挠的试验精神和独具慧眼的料理精神,同样也要有快人一步的商业眼光和胆识。在日本的咖啡馆,你只要花100块人民币就能喝到正宗的蓝山咖啡,在中国,哪怕是香港这都是望尘莫及的事情。
也就是几年前,不管在北京,还是其他二三线城市,许多咖啡馆都会把蓝山咖啡作为重点推荐,价格在15~35元不等,后来喝咖啡的人多了,懂常识的人也多起来,知道一杯正宗的蓝山咖啡的稀有和珍贵,甚至连新闻都开始大规模曝光,蓝山咖啡这才羞答答地从咖啡馆和五星级大酒店的酒水单上撤退。
起初我不明白,为什么不去牙买加引进正宗的蓝山咖啡豆呢?去了日本我才知道,原来全世界90%以上的蓝山咖啡都出口给东瀛了。
爱咖啡的先不要急着抗议垄断,这里面其实还有一故事。早在半个世纪以前,日本就开始买断蓝山咖啡了。彼时,日本刚从朝鲜战争的后勤供应中赚到第一桶金,其实还远未走向富裕,财力尚属微薄,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么宁肯自己勒紧裤腰带,也愿意话费巨资去帮助更加贫困的牙买加镇政府,解决蓝山咖啡豆品种退化的难题,为此换得蓝山咖啡豆的永久全球独家经销权。
看看今天一磅正宗的蓝山咖啡豆有多贵,就知道日本人当年多么有远见了,若按投资回报率来计算,那真是高得不可想象!
日本人不但在咖啡的原料上下足功夫,在饮用方式上也搞起了发明创造。二战前,随着喝咖啡人数的增加,大规模的咖啡公司纷纷成立随着喝咖啡人数的增加,大规模的咖啡公司纷纷成立,如Key Coffee 和国际知名的上岛咖啡就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成立。速溶咖啡喝灌装咖啡便是上岛咖啡的发明,影响了全世界饮用咖啡的方式。
有一个粗略的统计,日本人每年消费的咖啡中,竟然有一半是罐装咖啡。日式的罐装咖啡品牌众多,设计精美,制作精良,让人爱不释手,知名的有KIRIN的FIRE系列、SUNTROY的BOSS系列、UCC、AGF、伊藤园,乃至星巴克等品牌。每个系列都有不同的口味,无糖的,有糖的,加奶的,炭烧的,蓝山的,美式的,纯咖啡的,喝都喝不完。
虽然许多地方都可以买到速溶或灌装咖啡,但日本人不觉得那是真正的喝咖啡,只能算是提神而已。日本人以特有的职人精神投注于咖啡,真正的咖啡,还是要去咖啡馆喝手冲咖啡。
在东京或京都,一家好的咖啡馆的 基本条件就是制作手冲咖啡。手冲咖啡脱离机械化、规格化的制作过程,追求个性化喝风格化。从店主人选豆子、烘焙到冲泡的方式,不管使用虹吸式还是滤网式,冲一杯咖啡不只是店家的工作而已,还是店主人的专业与热情的体现,这就是“职人”精神。
职人不是工匠,不只要有熟练的手艺,还必须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充满着强烈的自尊心和过于常人的韧性。著名漫画《将太的寿司》中呈现了专业寿司师傅仔细挑选食材餐盘,认真对待气温、季节和客人的需求等细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料理的至高境界。看来,日本人是把咖啡当做世界文化遗产的和食来对待的。
在读川口叶子小姐的《推开咖啡馆之门的100个理由》一书时,对其中一段文字印象颇深,曾拜访许多咖啡馆的她提到:
每间咖啡馆都是一座城市。推开咖啡馆的门,于是我们开始旅行……
每间咖啡馆都是一首抒情诗,推开咖啡馆的门,于是我们开始漫游……
浅尝一口咖啡,我们因而芳香……
似乎每一间咖啡馆都宿命地,被渗入了一点旅行的气息。而金黄光晕的日式咖啡馆,如同小型的灯塔,温暖了旅人的心。
*以上配图为呼和浩特设计师xing鷇绘制,获2016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毕业作品创意奖。喫茶系明治之后日本用语,喫茶馆也做咖啡馆。
相关阅读
京都美食,不只怀石
以国庆的名义,一本正经的全民狂欢
三十多万只可爱的祭们在日本活的还都挺好
这才是泡温泉的终极奥义!
城市速写 | 京都,便是唐风和魂之居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