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精英文学道玄斋主与她的简友们文字相伴,岁月生香……
【爱心小岛·文海晨光】‖碎碎念朱熹:求食慈母启孝心

【爱心小岛·文海晨光】‖碎碎念朱熹:求食慈母启孝心

作者: 黄云栖亩 | 来源:发表于2020-10-28 12:55 被阅读0次

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朱熹父亲朱松因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上已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了。这一年的春天,好像来的特别的迟,本应是草长莺飞的暮春三月,却仍能感到阵阵寒风,许多植物才小心翼翼地抽出嫩绿的新芽。

为了缓解家庭的困境,朱熹的母亲开始挖野菜来糊口度日。一天,七岁的朱熹跟随母亲祝氏来到一块比较空旷的地方挖野菜,那里已经有很多人在放风筝和玩耍。

朱熹也学母亲一样,拿着铲子仔细地寻找地上的野菜。朱熹找呀找,可是,找了大半天还是没有找到一棵野菜。回头一看,母亲已挖了大半篮子的野菜了。

马齿苋

朱熹走近母亲,发现母亲正在挖一棵野菜,才抽出几片绿绿的叶子是椭圆形的,非常像马的牙齿。朱熹好奇地问到:“阿妈,这是什么野菜呀?”祝氏看了一眼朱熹,笑道:“这是马齿苋,非常好吃。”

朱熹仔细观察发现,马齿苋的茎是紫红色的,它的根像一根根细白线,用手掰开马齿苋的叶子一看,里面全是液体。有了这些经验,朱熹心里可高兴了,心想:“这下我可不怕挖不到野菜了。”

朱熹抬头时,发现母亲额头上沁出一层细密的汗珠。朱熹心想,这么冷的天气,母亲却忙的满头大汗,家中无钱买粮,为了一家人能吃饱肚子,母亲可真是不容易呀。想到这里,朱熹暗下决心,一定要多挖些野菜,替母亲分担一些压力。

在母亲的指点下,朱熹一会儿也挖了许多野菜,高高兴兴地和母亲回家了。到家后,祝氏将马齿苋用水清洗干净,放到沸腾的开水里,煮上一会儿后拿起漓干水,然后放上一点细盐搅拌。一盘美味的食品端上饭桌,一家人倒把这盘不起眼的野菜一抢而光。朱熹吃着这些野菜,看着母亲露出欣慰的笑容,心中涌起阵阵的酸意。

拌马齿苋

第二年,朱熹始学《孝经》。说来奇怪,朱熹一读便通,心领神会,在《孝经》上题字:“不若是,非人也!”意思是说,如果不按《孝经》中说的做,就不是人呀。

朱熹十四岁就失去父亲,长大后对母亲十分孝顺。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朱熹母亲祝氏60岁生日时,朱熹作了一首诗向母亲祝寿:

秋风萧爽天气凉,此日何日升斯堂。

堂中老人寿而康,红颜绿鬓双瞳方。

家贫儿痴但深藏,五年不出门庭荒。

灶陉十日九不炀,岂办甘脆陈壶觞?

低头包羞汗如浆,老人此心久已忘。

一笑谓汝庸何伤?人间荣耀岂可常!

惟有道义思无疆,勉励汝节弥坚刚。

熹前再拜谢阿娘,自古作善天降祥。

但愿年年似今日,老莱母子俱徜徉。

《孝经》

诗中充分体现了朱熹母子恪守儒家母慈子孝的道德规范,以清白自守,不羡人间荣华的思想风范。后来,朱熹于淳熙十三年(1186)撰《孝经刊误》,此书一出,对《孝经》学震动颇大,后世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行为,表明了朱熹对孝道的重视。

也许是童年的经历,使朱熹在众多的野菜中对马齿苋情有独钟。祝氏去世后,朱熹几乎每年都要挖马齿苋吃,这除了马齿苋味道确实鲜美外,更多的是朱熹对慈母的无限怀念之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心小岛·文海晨光】‖碎碎念朱熹:求食慈母启孝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vq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