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麦家的《人生海海》,心里有种强烈的冲动,那就是做个小小的记录吧。但是打开电脑,光打下书名四个字,接着就不知道该如何写,写什么。像极了饭馆里点菜的状态,看啥都是垂涎欲滴,但最终想着各种因素,迟迟不知道点些什么。那就我手写我心吧!
翻开几页,总觉得景色描写怎么这么多,有点游离于景色之外。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好久没看小说了,总觉得怎么这么散,也许是电视剧看多了,魔怔了。因为电视上来最关心的就是谁是男女主角,然后再决定看与不看。但好像也不是,也许这本小说中出现的每一个角色都是时代洪流中的主角,不管是年幼的“我”,62岁的“我”,上将,爷爷,父亲,老保长,林阿姨……每个人的生命走向都是那么鲜活,最终引发你去思考“人生”这一命题。
这是一个无法理清的答案,就像书中作者引用罗曼•罗兰的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那到底什么是生活的真相呢?是勇敢聪明善良的上校被历史洪流推搡着的无奈人生吗?是活了大半辈子质朴善良的爷爷为了“面子”犯错,最终难逃内心的谴责而自杀的苍凉晚年吗?是浑浑噩噩,花天酒地的老保长始终坚守的那道正义底线吗?……
无法简答明了的去定义一个人,这才是长大后的生活。作者开始笔下故事的记录着是年幼的“我”,听着村里的谣言,爷爷的道理,上将的故事成长着。当看到上将被审问,年幼的“我”心中的英雄变成了表哥,胡司令这些人,上将不再发光,作为一个成年人的视角是无法理解的,或许会想这个小孩怎么这样啊?可是记录的视角是孩子,这又有什么奇怪呢?孩子的成长是在不断的变化中的。从他回去给上校拿衣服的一来一回的过程中,孩子慢慢的在长大,这个“我”从头到尾都没有姓名,也没有绰号,那这个我也许就是在读的我们中的每一个人吧!本色是善良的我们,带着错误隐忍,然后又在隐忍中去感悟生命中的人和事,最终选择遵从内心善良的活着。不过当你还能选择隐忍这样的方式的时候,大抵是因为你是别人生命的旁观者。当作为事情的当事人的时候,当错误的后果需要你爱着的人为之一起承担的时候,爷爷选择了用裤腰带在猪圈里自杀。因为自己的“面子”,无法去给上校一个体面的交代,原来好人也会伤害好人。就如上校隔断小瞎子的舌头又缝好,挑断手筋不让任何有可以泄密的机会,你能理解上校的做法吗?当然了。可是作为一个好人的角度,你能理解吗?
写下这些话,内心真的是很沉重的。难过上校这样一个人,悲凉的前半生,总为他鸣不平。可就像作者说的“我想写的是在绝望中诞生的幸运,在艰苦卓绝中的道德。”所以,受刺激后的上将忘记一切,像个六七岁的孩子,对于他来说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呢?林阿姨对上将的陪伴,对她自己来说是一种救赎,对晚年的上将来说也是一种幸事吧。“我”慢慢长大,十几岁颠沛流离偷渡到国外,靠垃圾为生的三年生活却成就了自己今后的事业,至始至终无名无姓的我带着所有人的回忆继续生活下去……
看完,我在想,真的有上校这个人吗?故事是真的吗?
但没有错,请依旧热爱我们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