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后,经济大潮席卷而来,八十年代短暂的百花初开迅即被淹没,转投于经济大厦的踊跃建设,而由此真正意义上变换了固有的文化模式,身处此境的每一个原子个体都承受着别样的欢乐与忧
包装的传统
发展到今天,我们会有不同程度上的文化新共识,从家庭到公司,从朋友到情人,新文明的符号字眼俯拾即是,然而,也恰恰是诸多浮于少数或表面的后现代意识,既制约又蒙蔽着我们发现它背后的真实基础和对未来的明视。
诸多怀念八十年代人人饥渴读书盛况的知识分子们一直困惑于为何如此短暂,部分教授给出的解答是人们因贫瘠良久导致对物欲极度的渴望,这只能解释部分原因,真正的根本原因是传统文化观并未因文革浩劫而断裂而是一以贯之的在影响中国人。
首先是政治主导一切的权威结构,在历史上不肖分说,向来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直到文革也并非如美国嬉皮士的自发抵制传统的运动,文革对传统的作用其实是藕断丝连,政治始终是维系我们共识所在,邓小平的以经济为中心也为八十年代昙花一现全民集体迅即转入经济发展找到了答案。有此根基在就意味着我们今天面临的诸多问题或困惑都还在传统中打转。
我们的压力说明我们并不独立自由,在教育系统中从小到大的学生,虽然瞒着父母网络游戏,叛逆的迷恋追星,但是贯穿在他们意识里的仍然是对父母教师权威意志的执行,是对日后功成名就的渴望,而缺位的恰恰是他们的自我,根本上他们在为政治献身,因为一切为学生抗争的窗口被政治关闭。
再来说说婚姻和生活,当今涌现出个别不婚主义或独身主义者,他们是真正践行后现代文明的先锋者,但这种情况的出现本身对持传统观念者并未构成太大的冲突,一方面是少数,一方面他们被定义为缺陷,我们一边嘴上疾呼男女平等,一边高调地以名贵彩礼迎娶新娘,相处到后来又经不住资本意识的考验而闪结闪离,到最后,陪了夫人又折兵,悲观的堕入到后现代一切无意义的幻灭中。小确幸是这个时代主流的生活方式,他们自认为具备了一切现代文明意识,在斥责传统对他们迫害的同时又大声称赞政治的表现,在支持管制娱乐的同时又拥抱最潮流的明星,来确立自身安逸的生活追求。
近几年的国学热着实沸沸扬扬了一番,一些寄生在政治巢臼中的道学家纷纷出现,挥舞着孔孟大旗,号召恢复被所谓文革断流的传统,以抵制西方的后现代潮流,后现代文明成为了一切违背道德的有害文化,然而这群有着帝师梦的道学家却忌惮于政治的威力而犬儒的发着安全财,他们的迂腐在于不知道政治的强大意味着社会仅仅是工具,即便真理的文明不是被扭曲也会被死亡。
包装的传统水有支流和源泉,树有枝干和根基,传统中的庞杂系统归于一脉,沿着脉路行至尽头,真相是
我们的传统有一层被包装的独立外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