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美】默娜·B.舒尔 特里萨·弗伊·迪吉若尼莫 著 张雪兰 译
001 “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其最重要的特点,不是教孩子思考什么或者做什么,而是教孩子如何思考,从而让他们能自己决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那样做。”
002“我能解决问题的目标是:把这些解决问题的技巧教给不善于解决问题的孩子;而对于那些已经初步显示出擅长解决问题的孩子来说,则鼓励他们继续发展这些技巧。即使能很好地解决问题的孩子,也可以变的更好,使他们在这方面的天赋逐渐变为解决问题的习惯,防止以后的人际冲突。”
003“我能解决问题的重点不是要立刻‘正确地’解决问题,而是强调帮助孩子练习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这样,孩子就能处理以后遇到的新问题。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断告诉孩子做什么,他们就没有机会自己思考、探究其他选择了。”
eg.一天,艾莉森想要同学梅利莎的装有植物种子的杯子。放学后,艾莉森请梅利莎把她的杯子给她。
梅:不行,我需要这些种子。
艾并没有做出冲动行为,而是说:当我有了大自行车时,我会让你骑。
梅:我说过了不行。
艾:你要拿那些种子干什么?
梅:种下去。
几分钟后,艾拿着一把沙铲回来,并向梅建议:我种一些,你种一些,两种花给你,两种花给我,你看怎么样?
梅和艾开始数种子,各自把各自“她们自己的”种子种在了地里。
孩子们在一起总是会因为某一样东西互相争抢,或者发脾气,或者出手打人。我们往往只是给孩子一些建议,告诉他怎么做,但下一次遇到此情此景,问题又会重现。我们只是告诉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没有教他们自己学会解决问题。ICPS——I can problem solve 培养孩子自己学会解决问题,学会思考,学会判断。
独立的解决问题能让孩子改掉乱发脾气的毛病,学会正确的和他人沟通,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1,“我能解决问题”的字词游戏,教会孩子使用是/不是,和/或者(还是),一些/所有,之前/之后,现在/以后(稍后),相同/不同
2,“我能解决问题”第二步,是帮助孩子养成考虑他人感受的习惯。通过看图游戏,让孩子识别开心、伤心、生气、沮丧、骄傲等表情。
通过字词游戏,能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会有两种甚至三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通过现在/以后的字词游戏,能帮助孩子处理无法立刻得到的东西时的失望情绪,可以让他学会等待。
书的前面三章,的确很棒,可以让大人也转换一种方式跟孩子沟通,也让我们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书中所给出的字词游戏以及例子都特别好,可以学习起来。
这本书更多的是教我们如何做,而不是纯理论的东西,但在实际生活中要和孩子多加练习,多玩一些字词游戏。
001孩子与孩子之间的问题,通过ICPS解决:
1.“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了?”
2.“(另一个孩子)有什么感觉?”
3.“你有什么感觉?”
4.“你能想个不同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使你们两个都不会生气(或者他就不会打你了,等等)吗?”
5.“这是不是个好主意?”
6.(如果是个好主意)“去试试。”
7.(如果不是好主意)“哦,你得想个不同的办法。”
002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对话原则:
1.帮助孩子理解你对问题的感受。
2.帮助孩子理解最终目标并不是总有商量余地。
孩子与孩子之间经常会发生矛盾,比如争抢玩具、打人等都是最常见的,我们大人通常的做法是:
1.家长直接解决,孩子完全没有参与对问题的思考。
2.直接给出建议,或者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我们并没有鼓励孩子自己思考做出决定。
3.把大人解决问题的办法强加于孩子,而不是以孩子的观点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往往关注了一个孩子的感受而忽略了另一个孩子的感受。
在这里,我们应该向本书的一些知识点进行学习。首先应该知道孩子对问题的看法,鼓励孩子思考事件的起因,引导孩子考虑他人的感受并理解他人的观点,让孩子搞清事实,发现问题,并最终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