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心理学知识卡片034/049
1【原文引述】
控制论机制
人们究竟如何监控自己的行为,为了解释监控,心理学家们从工程领域借用了控制论机制这一概念控制论矩阵,是一种调节输入和输出的内部监视器,任何控制论机制中都有一个反馈回路及一个将输出作为输入反馈回去的系统,通常是为了增加或减少某种差异。
反馈回路可以是互反馈回路,也可以是正反馈回路,负反馈回路旨在减少或消除当前状态与某个理想状态之间的差异。而正反馈回路旨在增加当前状态与某个不理想状态之间的差异。
举例。要使得房间温度保持在指定水平的恒温器就是一个后反馈回路。恒温器会持续一整天检查房间的当前温度,并将它的设定的理想设置进行比较。
如果当前温度与理想温度存在较大差距,(即房间太冷),恒温器就会把炉子点燃,以使温度回到理想状态,成功解除温度差。房间当前温度为23度时,恒温器会把炉子熄灭。如果温度差没有消除,完全仍然太冷,那么炉子就会继续燃烧,直到房间达到理想温度。
2【核心概念转述】
在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的过程中,你必须要随时监控自己的行为是否是向着当前的目标前进,如果有偏差,那么你必须要随时的调整,以便朝着正确的方向。
也许这个反馈是正的,你需要增强自己行为。也许这个反馈是负的,你需要减弱。也就是你始终要使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朝向是正确的。

3【个人体验】
火箭发射是一个相当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它采用了一个随时反馈的监控自己方向的控制机制。从地面点火发射的那一瞬间开始,火箭随时都在调整自己的方向和动力。
因为在火箭发射的过程中,总是会受到各种外来不确定的影响,比如风速温度湿度等等,它随时可能都会偏离自己的方向,所以,它必须随时根据监控来进行微调整。这是一种典型的控制论机制。
我以前读书的时候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就是不善于向别人求助,比如说自己不会的题目,但是很羞于向别人求助,害怕自己的无知会被别人知道,被别人笑话。所以越是害怕,越是不敢向别人请教,结果,成绩就越差,变成一种恶性循环。
所以这是一种封闭的负反馈的系统,所以虽然读了很多书,可是当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却发现,唉,并不是自己意淫的那么厉害,可以口若悬河,甚至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很多时候是处于自己自得其乐的那种状态。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开放会比封闭会更好一点,因为开放的系统会让我们得到巨多的反馈和批评,不过,这些批评却可以让自己持续的进步。
现在为什么要输出,写文章,也是希望得到更多的反馈和能量,以便自己能够随时调整自己方向和目标。
举一个强迫性重复的例子。比如有一个孩子,他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和鼓励,因为父母永远要求他考100分(不陌生吧),那么他每一次考了不低于100分的时候,他都会感到恐惧恐慌,所以他会有严重的卓越强迫症。也就是不得到第1名,他是不可以罢休的。
父母给的永远是负反馈。孩子永远不开心。
假如一个人总是用同样的一个标准被要求,而没有人告诉他说这个标准并不是唯一正确的,那么这个人可能会形成一辈子的强迫性的重复的倾向。
这个时候,其实咨询师要做的就是要破除这种强迫性重复的回路,也就是引入一种负反馈的回路,告诉他这个理念不一定是正确的,你还可以用另外的评价标准。
明确告诉他说,允许自己弱一点,接纳自己的不足,也是可以接受的。也许这是一个更好的回馈式系统,能够让他有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好的学习。
4【行动指引】
我现在正在准备写一本书,我要要引入这种反馈的机制回路。也就是每天我都要检查一下,我是否完成了自己给自己定下的每日千字的目标,以及前期完成的总量是否达成,并且问问自己的内心,自己是否进入了最佳的写作状态,是否向着既定的目标在前进,随时调整随时监控,确保自己不偏离自己的航向和目标:一年一本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