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体育特长的人在社会中容易脱颖而出,取得成功……如果在孩子成绩过得去的基础上,让孩子学一点符合身体特长的技能,适当多参加一些体育比赛,这将能够最大限度地拓展他们的心智禀赋,孩子会终身受益无穷。”
——清华大学李稻葵教授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李稻葵教授曾专门撰文分析喜爱体育运动和领导力的关系。
李教授呼吁家长们关注孩子在运动方面的发展,并总结了运动员出身的人所具备的3个特殊的心理素质。
3个优秀的心理素质
1.懂得竞争
运动员是懂得如何去竞争的一群人。
体育游戏天生就带有竞争性,运动员身处其中,天生要善于竞争、喜欢竞争。
2.懂得团队合作
其次,运动员要懂得团队合作。
即使是单人项目,如乒乓球、体操、跳水、田径项目等,也同样需要团队配合,因为一个团队里有教练、营养师、陪练等,只有每个环节都做到优异,才可能达到高水平的竞技状态。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竞争和合作就是永恒的主题。这就是体育精神。人与人之间有竞合,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存在竞合,单靠一项是无法取胜的。而运动员身上是两者兼备。
3.难以击垮的信心和号召力
最后,为什么运动员出身的人在社会中往往脱颖而出?因为他们有难以击垮的信心和号召力。
一个能赢的团队一定也是经历过许多逆境的团队,不可避免有过失望、恐惧、质疑、懊恼……尤其是在千变万化的比赛场上。
在竞赛落后的情况下,核心人物必须摒弃杂念,千万不能纠结在“真惨、真倒霉”的心态上,也不能妄想一举定乾坤,而是集中精力想好下一个球,才能把握住赢回来的机会。
这种机会往往转瞬即逝,必须保持住高度的注意力,才能捕捉到。这恰恰是一个成功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孩子最应该学好的课是体育课
1.有校队背景的学生为母校捐款最多
正是因为了解运动员的这些特征,国外商学院特别青睐有运动背景的学生。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项调研:毕业20年后,哪些校友群体为母校捐款最多。
结果出人意料,捐款最多的并不是学习最好的学生,反而是那些有校队背景的学生,这些学生无论当年还是现在都是最有集体荣誉感的。
2.喜爱体育是奖学金标准之一
牛津大学有个久负盛名的罗德奖学金,这项创立110多年的奖学金有四项招生标准,其中一项就是喜爱体育,最好有运动成就。
他们认为,这样的人往往具备优秀的心智,是值得栽培的未来领袖。
3.体育运动队成就中国社会的精英
美国最负盛名的大学联盟——常青藤联盟,它最早就是哈佛、耶鲁、哥伦比亚等若干所大学的美式足球运动体育联盟,而非学术评比联盟,比如奥数竞赛的联盟。
而中国也曾经有过一段颇有特色的高中教育,像清华附中很早以前就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加入校队,活跃于各种比赛,他们中成就了后来中国社会的精英。
如果在孩子成绩过得去的基础上,让他们学一点符合身体特长的技能,适当多参加一些体育比赛,这将能够最大限度地拓展他们的心智禀赋,终身受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