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第二课时
尚可
课时目标:1.故乡的变化
2.闰土的变化(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李白的故乡是一湾多情的江水,“万里送行舟。”王安石的故乡是春风是明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余光中的故乡是隔着海峡的怅惘,“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鲁迅先生的故乡是怎么样的呢?
二、教学新课
任务一:请同学们浏览课文,补充完整下面的句子。
这是一个 的故乡,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
日趋破产的故乡、清晰而又模糊的故乡、萧条衰败的故乡。其中,我认为加萧条、衰败这两个词最准确,理由是第二段中的景物描写的“天气阴晦、冷风呜呜的响、苍黄的天、萧索的荒村”所写的故乡农村景象就是衰败荒凉的。
摘要板书:萧索,荒凉,死气沉沉。
任务二:作者记忆中的故乡是怎样呢?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思考:此处问号的表达效果?
学生分析:如果将问号改为句号,仅表达了“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这一层含义;改为问号表达了“我”复杂的心情,既是记忆中的故乡,又仿佛不是记忆中的故乡。为下文回忆记忆中的故乡和少年闰土了铺垫。
学生齐读十二自然段。概括记忆中的故乡。
板书:神异,美丽,色彩缤纷
任务三:如果用一个字来表达故乡带给我的印象,你会用哪一个字?
板书:变
追问:故乡发生了变化,故乡的人有没有发生变化?作者主要描写了那些人的变化?
学生回答:闰土和杨二嫂
任务四:分角色朗读课文17~30自然段,分析少年闰土形象。
教师PPT出示学生版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管贼么?”“不是,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他不咬人么?”“有胡叉呢!”
体会鲁迅先生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三D立体塑形,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同学们写作文人物是平面的,没有个性。体味写作文时语言应生动形象,突出人物性格特征。
板书:少年闰土 活泼开朗勇敢善良见多识广
任务五:分角色朗读,55~76自然段思考:结合课文分析少年闰土到中年闰土的变化。
学生分析:
(1)外貌对照:
少年闰土:“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淳朴天真、可亲可爱;
中年闰土:“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受尽生活折磨,命运悲惨(经济生活的艰难和精神负担的沉重)。
(2)动作、语言对照:
少年闰土:雪地捕鸟,月夜刺碴,“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聪明勇敢、活泼开朗;4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也说不完。
中年闰土:说话前的神态是“欢喜--凄凉--恭敬”;他说了七句话,前六句用断断续续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谦恭,最后一句还是用断断续续的话诉说自己的苦状;说话后的神态是“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迟疑麻木、痛苦难言。9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说不尽、道不明的苦处。“迅哥儿”改称“老爷”,写出闰土不仅为饥寒所苦,而且深受封建等级观念思想的束缚。“厚障壁”就是所谓“身份”“地位”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隔阂。
(3)闰土对“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对照:
对“我”的态度:
少年闰土:
“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情真意切,亲密无间;
中年闰土: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被封建礼教牢牢束缚。
对生活的态度:
少年闰土:捕鸟、看瓜、刺碴、拾贝、观潮……——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
中年闰土: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 将希望寄托于神灵。
板书:中年闰土麻木迟钝苍老辛苦逆来顺受
任务六:思考20多年来,闰土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学生分析: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
教师追问:课文中给这些词语后面用的都是逗号,我们讲词语后面的标点符号应该是顿号,那逗号用在这里有什么深刻含义呢?
学生讨论:顿号停顿时间短,逗号停顿时间长,表现出我和母亲沉重的心情和对闰土的深切同情。
PPT出示写作背景: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小说写于1921年1月,后有作者编入他的小说集《呐喊》,它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1919年12月初,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当时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对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揭露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重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分析深层原因,板书: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制度的腐朽。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分析了故乡的变化和少年闰土到中年闰土的变化,理解了造成这一切的深层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制度的腐朽。我们生活的城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同的是我们生长的地方越变越美了!我们的生活越变越好了!同学们珍惜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吧!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建设他守护他!
四、板书设计:
变
现在的故乡:萧索,荒凉,死气沉沉 少年闰土:活泼开朗勇敢善良见多识广
记忆的故乡:神异,美丽,色彩缤纷 中年闰土:麻木迟钝苍老辛苦逆来顺受
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制度的腐朽
五、作业布置:1.分析杨二嫂的变化
2完成课后一二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