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心理学之后,我对自己的情绪越来越敏感,也越来越重视。自己曾一度为经常陷入负面情绪而苦恼,最近经历了一次成功扭转自己情绪的过程,倍感珍惜,将整个过程和之后的所思所感记录下来,以便为今后再面临负面情绪的时候,有所应对。
一、情景重现,陷入纠结
周天早上,起床之后的我,按照惯例,查看了一下今天要做的“任务清单”,其中“完成文章”作为第一个任务出现在我眼前,而“收拾屋子”和“完成代码调试”则是分列2、3项。这时候,我心中慢慢被一种担忧所笼罩——昨天调试代码的过程并不顺利,今天能不能调试通过实在没有把握。
洗漱完毕,坐在电脑前才发现,文章的提纲被我夹在本子中落在了办公室。这一突发的变故让我异常沮丧:虽说提纲也是自己写出来的,但是现在若重新写一份,势必跟当初想的不一样,写出来的文章也没有当初思考时的那样流畅。这个时候,我心中冒出了一个强烈的声音:先不要写文章了!虽然公司距离住的地方不远,但去取提纲在路上花费的时间至少要40分钟。更何况,自己实在没有把握今天就一定能把代码调试通过。
在这种想法的影响之下,我已逐渐倾向于放弃“完成文章”的目标,直接跳到“调试代码”的想法了。
二、果断决定,摧枯拉朽
可是,任务清单上面“完成文章”已经显示为红颜色了——这篇文章本来应该在几天前就完成的!难道我又要“找借口”推迟这项任务的完成时间吗?虽然这次的“借口”看起来挺充分的。
想到这里,有一股悲愤的情绪从心中升腾起来。它仿佛像一只咕咕叫的乌鸦,一边在我头上飞来飞去,一边不断提醒我又一次失信于自己。这种比“调不出代码”更加让我感到有挫败感。更何况,这样选择,有一种胆怯的嫌疑——因为害怕无法完成“调试代码”的任务,就修改了原来的计划。想到这里,我立刻做出了果断的决定——按照既定任务计划,逐项完成清单上的任务。想到这里,我站起身,穿上外套,随手抓起手机和钥匙,直奔公司。
取回提纲之后,已经九点半了,但异常坚定的信念让我没有再多想。因为构思已经完成,再加上胸中有一股豪气,我行云流水般地完成了文章。文章写完之后,心中顿感舒畅,看看时间,竟然只用了57分钟!在勾掉“完成文章”前面的标签时,心情跟一个半小时前完全不同了,此时,消极情绪无影无踪,感觉调完代码的任务似乎也能完成了。
就在这样愉悦的心情下,我听着音乐,唱着歌,用了一个小时,将屋子收拾得干净而又整洁,心情又是大好。午饭过后,我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将代码调试成功。虽然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是情绪却再没有失落了。没想到,一个决定一下子改变了我的情绪和心态,不仅让我在完成之后的任务中摧枯拉朽,更让我整天都沉浸在一种愉悦、自信和干劲十足的状态当中。
三、事后反思,收获满满
我非常重视这次经历,因为这次经历很有可能成为我今后面对不良情绪的应对法门。于是,我将事情的整个经过反复整理,总结得出了以下心得。
第一,不轻易修改已有的计划。当我因为害怕无法顺利完成调试程序的任务,并且刚好提纲不在手边时,曾打算放弃原有的计划。类似的情况,过去时有发生。如果真如过去一样,那我一定会陷入上文所提到的、更大的负面情绪当中。原本一点点的担心,便会伴随着我在整个调试代码的过程中。如此一来,心态一定会越来越糟(因为过程确实不容易),直到最后心态整个毁掉了。
第二,当面对诸多任务的时候,不妨先将自己最为有把握的任务完成。这样的好处有两点:
1、完成有把握的任务,对自己的自信有很大的提升,心态好了之后,对完成后面的任务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有把握的任务完成之后,即使困难的任务最终已然没有完成,那么最多也就是一项任务没有完成,不会太影响自己的心情;
第三,当我再一次意识到有负面情绪出现的时候,可以将第二点拓展开来,去做一些自己比较擅长的事情,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一种比较好的状态,一举扭转不良的负面情绪。
以上三点是从此时经历中收获的心得,我把他们再一次整理出来,也是想重温一遍那神奇的一天,让这种体验能够更加深刻地烙印在我的意识当中,为我未来面对因为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任务负面情绪提供有效的应对措施。
后记
曾经我写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一切皆情绪。这次经历,更加让我相信这句话。同样是一个人,在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影响下,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判若两人”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