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九江影像志
浔城故事 | 老石 ——童年趣忆 · 殷婆婆

浔城故事 | 老石 ——童年趣忆 · 殷婆婆

作者: 冯晓晖 | 来源:发表于2023-12-10 23:01 被阅读0次

石老师的《童年趣忆》是系列长文,故分多篇发布。

记得小时候在梅绽坡有一位蛮出名的老人,无论老少都叫她殷婆婆。

依稀记得殷婆婆住在二菜场旁边。当时九江有三个菜市场,都是公家开设的。一菜场在飞龙阁,就是现在的天外天处。三菜场在靠近铁桥头的地方,就是现在的九九商城处。二菜场的正门在四码头那边,面对庾亮路,就是现在的餐餐乐餐馆;后门在梅绽坡这边,从梅绽坡中段有条路直插二菜场,这里也是梅绽坡,那住户门牌上明明白白写着梅绽坡20几号,梅绽坡30几号;可就是这段相距不足百米的距离,当地人却用两个称谓把它区分开来,靠梅绽坡主道的叫“高坡上边”,靠二菜场的叫“菜场下边”,分得这么清楚,真不懂意义何在!

殷婆婆出名,是因为她有许多绝活,比如掐痧、割绊舌、叫骇收魂等,她帮人做这些事,从来不收钱的。

民国期间九江的街巷 图源:帕金斯家族收藏

我看过殷婆婆掐痧。发痧在当时是一种常见病,医学上叫中暑,民间叫发痧。殷婆婆不用药,不用器物,只要一碗水,就能把人治好。那方法是用手蘸水,在病人的脖子、后颈、背心等处死劲地提掐,直到红紫,然后在病人的两肩、两胁、两胯等处关节掐揉,病人往往痛得直叫,殷婆婆说叫好,叫就把毛孔挣开了。也不知她说的有没有科学根据,但她终归是把人给治好了。

割绊舌我看过一次。有一回,有位姨娘抱着一个幼儿来到梅绽坡,问殷婆婆住在哪里,说是她的伢儿生了绊舌,请殷婆婆帮忙割一下。绊舌,就是舌头下方有一小小的肉筋与下腔连着,民间称那为一根筋,必须把它割断,否则会使小孩说话不清,成裸巴子。

大人们很热心地为那姨娘指明了殷婆婆的住处,我们这些小伢听说割绊舌,便跑去看稀奇,我们围在门口,没有谁敢作声,只见殷婆婆拿着一根很大的针(是针,不是刀,我就奇怪,针怎么割?)桌上有一支点燃的蜡烛,有个小酒盅,内有酒,她先把针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烧一下,然后将针放入酒盅浸在酒里,拿出了一些很白很白的棉花,对那姨娘说“你要把伢儿搂紧。”然后哄着那个幼儿张嘴,“咩咩乖,咩咩乖,”这当儿她的右手拿起了那根针,幼儿被她盘弄几下,嘴打开了,她左手用力控制嘴巴,使其不得合拢,右手的针在嘴里只一划,幼儿大哭,嘴里出血了,她赶紧用棉花塞进嘴里,那个姨娘也在流泪,殷婆婆说“好了,好了,你莫难过,这下心要是不狠,会害伢儿一生的。”然后问姨娘“屋里有棉花么?要时时塞一点棉花嘴里,要干净棉花,顶多个把多钟头就没有血了。”那姨娘含泪对殷婆婆感激地一笑,从荷巴里摸出了一张钱,大概是五角,或者是一块钱吧,殷婆婆硬是冒要。

那时我虽小,好多事都不懂,但看到殷婆婆这么割绊舌,这么安慰那姨娘,又硬是不收钱,心里对她升起了无比的崇敬。后来听说那姨娘买了一条最好的毛巾送给殷婆婆,大人们说这毛巾应该收,再不收那姨娘心里也会不好过的。那时寻常人家都是舍不得用毛巾的,一般都是用罗布帕,(一种经纬纱很稀疏的布巾,二角七分一条,)毛巾是奢侈品,好有钱的人家才用的,一条最好的毛巾要六角多钱。

民国期间九江的街巷 图源:帕金斯家族收藏

说起殷婆婆叫骇收魂,还真有点玄乎,我就曾被她用这绝招把“魂魄”收了回来。那是妈妈带我到南昌大哥那里去,回来时我就病了,不想吃不想玩,打不起精神,妈妈带我看了郎中,说是风寒,喝了药,不见好。夜里睡觉不安宁,打惊,啼哭,妈妈说怕是骇到了,便请殷婆婆来看一下。

殷婆婆叫妈妈拿一只酒盅,盛上米,用手帕包着,把酒盅倒过来,对着我的额头打圈的划着,口中念念有词,声很轻,也不知是说些什么,划了一会,顺过酒盅,拆开手帕让我妈看,说“你看,这米都是独(竖立)着的,伢儿是骇到了。”她又用手帕包好酒盅,在屋里凌空划着,顷刻,打开手帕又看,说“伢儿是在好远的地方骇到的,魂魄在那里游荡,不晓得回来。要搭梯子站到高头叫骇收魂。”接着就在隔壁借来木梯,竖在门口,让哥哥站在木梯上,向远方一声声地喊“三儿耶,骇得回哟。” 殷婆婆在梯下,拿着酒盅,一边撒着些许的米一边应着“回了哦!”如此反复数次,她又用手帕把酒盅包裹好,一边在空中摇着酒盅一边说:“回来,回来,三魂七魄跟我回来。”进到屋里,把酒盅口对着我的头顶一按,说“回来了,回来了!”就叫妈妈把酒盅放在床头边,等我睡会儿,然后用这酒盅里的米熬一点粥让我喝,就没事了。

她还告诉妈妈,头顶是天灵盖,魂魄是从天灵盖出窍,也是从天灵盖归身的。妈妈搞了一杯糖水让殷婆婆喝,殷婆婆接受了,妈妈很高兴。说也奇怪,我睡了一会儿,喝了妈妈用那酒盅的米熬的粥,人真的精神了,想出去玩了,妈妈听我说想去玩,喜死了,毫不约束的让我去玩。我那莫名其妙的病就这样好了。今天的医学有“精神疗法”说,我想那“叫骇收魂”当属此范畴吧!

老石(作者像)

【读后记】如果在欧美,殷婆婆或许会被称为“女巫”。她们多是单身,会些治病、叫魂之类的法术,虽然不收钱,但也不会白干。这种人在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科学的普及而消失。

就如文中讲述的“叫魂”,上一篇陈飞龙老师的文章中称为“收魂”,是一种心理治疗,或者恰恰相反,是一种精神控制。所谓的信则有不信则无,你信了“叫魂”,魂魄就能被叫回来。现代人不信这套,很多类似的病症有明确的医疗诊断,当然就没了叫魂。

浔阳叙话:展示九江文化,讲述浔城故事,品鉴风俗滋味,漫记百态众生。

相关文章

  • 童年忆趣

    每段年龄热衷的事物都不一样,妈妈喜欢呼朋引伴的打麻将,经常在电话里说三缺一再找个人凑一桌。哥哥喜欢跟他的朋友...

  • 童年趣忆

    昨天到农家乐烧烤,看到公鸡母鸡满林子跑,好像又回到儿时乡下姥姥家那片充满童趣的乐园——清晨吐着哈气手提木筐到鸡窝喂...

  • 《浔忆》

    从今一起走过的路 从今一起逛过的公园 从今一起看过的烟水亭 而今的我 而今的你 还有而今我们的她 我们三都笑了

  • 童年忆趣:探险

    文/雒宏军 探险,几乎是每个男孩子的天性。能不能完成一次探险,却要靠天时、地利、人和,不是小孩子能够做主的事情。 ...

  • 童年趣忆1

    记得那夜色落幕后暗红羞涩的残阳,曾泛起一层层柳红不敢远放的霞光。从圆芯强射出缕缕金丝银线,放下书包,还没来得...

  • 童年趣忆1

    记得那夜色落幕后暗红羞涩的残阳,曾泛起一层层柳红不敢远放的霞光。从圆芯强射出缕缕金丝银线,放下书包,还没来得...

  • 童年忆趣(二)

    十二岁那年我与上学无缘了,因为学费也因为年少不懂事,不知道知识对一个人的人生是多么重要的事。如果人生再来一次我会毫...

  • 忆童年

    江城子.忆童年 天寒云淡雪初停。笑嘻声。透窗棂。 几个孩童、雀跃赶逐行。忽忆童年冬岁月,虽贫困,趣无穷。 门前田地...

  • 《黄杨木 雅件》

    老石古树天真趣 两蛙攀藤见珠玑

  • 梦里那个被叫做夏威夷的地方

    故事得从浔州开始讲起,在浔州郊外的岐山上,有一个叫做“城”的少年。 这天,城从集市上买了一堆东西回来,用小车推着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浔城故事 | 老石 ——童年趣忆 · 殷婆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xip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