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公冶长篇23

《论语》公冶长篇23

作者: 清风8351 | 来源:发表于2022-08-17 13:09 被阅读0次

【原文】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①,怨是用希。”

【注释】

①伯夷、叔齐: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互相让位,都逃到周文王那里。周武王起兵伐纣,他们以为这是以臣弑君,拦在马前劝阻。周灭商统一天下后,他们以吃周朝的粮食为耻,逃进山中以野草充饥,饿死在首阳山中。

【翻译】

孔子说:“伯夷、叔齐这两兄弟不记旧仇,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很少。”

【解读】

 这一章里,孔子主要称赞的是伯夷叔齐的“不念旧恶”。伯夷、叔齐认为周武王伐纣是“以暴易暴”,既反对周武王,又反对殷纣王,但为了维护君臣之礼,他还是阻拦武王伐纣,最后因不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上。孔子则从伯夷、叔齐不记别人旧怨的角度,对他们加以称赞,因此别人也就不记他们的旧怨了。孔子用这样一个故事讲述了为人处世应有的态度。

要想获得快乐的生活,做人就应当大度一点,不要总对他人怀恨在心。否则的话,冤冤相报只会没完没了,永远都等不到安宁的那一天。

不念旧恶、宽容大度,不仅是一种仁恕、宽厚的德行修养,也是人们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反观那些只想着伺机报复他人的人,不是心胸狭窄之徒,就是品德低下之人。他们不仅缺乏必要的道德修养,还不懂得为人处世的技巧,等着他们的除了失败,恐怕就没有其他的了。在生活中,如果我们都用善良、宽容和友好的心态去对待别人,心中没有那么多的怨恨,就能带着宽容和愉快的心情,在和谐的氛围中与他人交流,更不会陷入那以恶制恶、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之中。而且,用仇恨解决问题只会滋生出更大的仇恨,斗争也会一代又一代地持续下去,没有尽头。大家只有放弃旧恶,既往不咎,并通过宽恕和仁爱的手段,才能将天下置于和平之中。

相关文章

  • 《论语》公冶长篇23

    【原文】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①,怨是用希。” 【注释】 ①伯夷、叔齐: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互相让位...

  • 《论语》公冶长篇23

    【第十九条】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 子曰:忠矣。...

  • 《论语》公冶长篇23/28

    2021.11.29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子曰:“...

  • 《论语》日日谈 第27期

    《论语》日日谈 第27期 本章为《论语》:公冶长篇第一章 【原文】 子谓公冶长①:“可妻也②。虽在缧绁之中③,非其...

  • 《论语》公冶长篇5_23

    5•23 子曰:“伯夷叔齐(1)不念旧恶(2),怨是用希(3)。” 【注释】 (1)伯夷、叔齐:殷朝末年孤竹君的两...

  • 《论语》公冶长篇

    《论语》前四篇是孔子思想的纲要,学、政、礼、仁,即讲个人修养,又讲学问应用,可见孔子注重个人修养,但同时也重...

  • 《论语》——公冶长篇

    选三则来体现孔子对于“入仕做官”的立场:据时势而定,时势达则积极入仕,时势不济则归隐以待。这是不同于道家“消极遁世...

  • 《论语》公冶长篇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zhuō),何如其知也!” 注释: ①臧文仲:姓臧孙名辰,“文”是他的谥号。臧文仲历...

  • 论语·公冶长篇

    5.1.子谓公冶长[1] ,“可妻[2] (qì)也。虽在缧绁[3] 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4] 妻之。 译文...

  • 《论语》公冶长篇

    《论语》的公冶长篇不同于前四篇,大多是对人的评析,多章为师徒之间的讨论,使语录体充满生机。 孔子的学问之道,多以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公冶长篇2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xiu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