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中秋夜

作者: 亦舟夜读 | 来源:发表于2017-10-02 17:07 被阅读114次
    故乡的中秋夜
    月沉碧海望重楼,谁放明灯惹梦游。
    鹑火星稀萤点点,北辰途远雁啾啾。
    人间每寄千般愿,天帝难平万种愁。
    借问飘摇风送处,今宵热泪未东流?
                                                  ——题记

            临近中秋,渐渐圆润起来的月亮,勾起了幼年时故乡中秋节的回忆。

            小时候,总是期盼着中秋节的来临。这天,不仅是家人团圆,吃些好吃的。更兴奋的是晚上可以观赏放飞孔明灯,尽情玩闹。

            当夕阳收起最后一缕绚丽的晚霞,月亮从故乡村边的海面上悄悄地升起,乡亲们在忙碌着中秋晚宴。

            那时由于经济凋敝,物资匮乏。乡亲们中秋夜吃的的菜肴,没有现时这么丰盛。只是以地瓜为主材料的,烹饪出 “时来运转”、“一团和气”之类的家乡特色“佳肴”。当时也吃不上月饼,仅仅吃些用面粉蒸的糖粿,或者粿包等。虽然没有如今各种包装花俏的月饼精美。但是,这些纯天然粗粮制做的食品,味道淳朴,令人回味。更重要的是蕴含着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晚餐后,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老家院子的石榴树枝头,皎洁的月光,温馨地洒落在老家的小院子里。邻居的姐妹们围坐在石桌边,入迷地听着母亲讲述“剪月华”故事,憧憬着美好的愿望。

            我则与邻居的男孩子们悄悄地跑到路边的木麻黄树下,或捉迷藏或打打闹闹,玩得尽兴,欢乐的笑声在村庄里回荡。

            最难忘的是中秋节晚上,观赏点放孔明灯。

            孔明灯,又叫祈福灯。传说唐末五代时期,一个叫莘七娘的女子随丈夫在福建打仗时发明的,当时是用作军事的联络信号。由于灯笼的外形像似诸葛亮戴的帽子,所以取名孔明灯。后来流传下来的在中秋节点放孔明灯,人们多作为祈福许愿之用。

            中秋节晚上,家乡的操场上,人头攒动,等待放飞的孔明灯整齐地摆放在空地上,大人们忙着给孔明灯添加燃料等升空前的准备工作。

            当孔明灯点燃后,燃烧的热气使灯笼慢慢地鼓起来,然后腾空而起,徐徐上升。

            不久,附近村庄的上空,也不断地升起了一盏盏孔明灯。当越来越多的孔明灯飞上天空后,我们拍手欢呼喝彩,高兴得手舞足蹈。

            孔明灯在清朗的夜色中越升越高,逐渐地飘移到江海上空,象一颗颗小星星挂在天空中。星星点灯,群星傍月,海面波光粼粼,交相映辉。

            我们伫立在操场上,凝望着空中缓缓飘摇的红色孔明灯,默默地许着美好的愿望, 祈福风调雨顺,生活蒸蒸日上。

            孔明灯越飘越远,直到消失在我们的视线,融入浩瀚的夜空。

          故乡的中秋夜,是如此的美妙、恬静、悠远。自己犹如置身于一幅“江上升明月,江花点美景,潮水随波千万里,夜色沁人心”的优美画卷之中,心灵变得清澈通透,令人忘却烦恼,心旷神怡。

            潮起潮落,光阴流逝。晃眼间,那轮中秋明月在岁月的长河里,穿梭来回,带我淌过天真的孩提时光,跨入了知天命之年。

            那些渐行渐远的故乡往事,大多忘却。

            然而,幼年时中秋夜的情景,却是清晰地定格在记忆深处。每每想起,都倍感亲切、倍感温馨。

            那融融的月色,那婆娑的灯影。

                    备注:  原文载于《亦舟夜读》微号

    故乡的中秋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乡的中秋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xjt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