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194418/757f4837dcfacbc5.jpg)
1.
我点灯熬油地写出了几十篇文章,写了5万多字的零零碎碎,可投稿总是肉包子打狗,没有多少人关注,这让我很“丧”。
妈妈说,“你做的菜连点儿咸淡都没有,让人怎么能爱吃?”
菜做得如果咸淡不适合食客的口味,那一定会剩在盘子里最后被倒掉。
文章没有“咸淡”,就调动不了读者的味蕾。因为写的东西没嚼头,没热乎气儿,没营养干巴巴,人家当然不读你。
所以,文章不是自己想写什么写什么,那是写日记。
2.
妈妈的被单有些陈旧,我想给她替换个新的,可妈妈说:“新的没这个舒服,它让我睡服帖了。”
让人感觉舒服和熨帖,这是好被单和好文章的共通之处。如果写出来的文章是人家想看的,看过又能让人反复回味的才是好文章。
在商业领域,有一种运营思想叫“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因为没有认同就没有合同,这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一个同学在上海做房屋出租,一开始他把城中村的某栋房子包下来,然后再装修一下,转租出去。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二房东。
可是生意没什么起色。
北上广深做这个生意的实在太多,特别是城中村更多,光靠在房屋前放个出租的牌子,很难找到户。于是他开始在手机发朋友圈和周边社区投放小广告,希望靠广告能够找到更多的客户。
生意还是不温不火。
偶尔会有几个咨询电话打过来,有的需要房子更精致一些,这样布置起来成本太高划不来;有的单身汉则说不需要什么家具锅具什么的,只要价格便宜就行。最后谈不拢的居多。
没办法,他只得潜下心来研究租客,琢磨自己的用户到底是哪类人居多。
因为他的物业紧挨着一个大型菜市场,菜市场的业务主营批发,业主们大致都在早上3点左右都就起床忙碌,而在上午9点一过,好多人都想补个回笼觉,养足精神准备下午接第二天再批发的货。
所以,他就把自己的出租房做成好多隔断的隔音很好的小睡铺,里面没什么家具和电器,以每天定时提醒服务功能招租客户。
这样,他的生意才火起来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1194418/0ad49247f23191b8.jpg)
3.
写文章,以用户思维法则而言,得先理清几个问题:你要写给谁看?他们有什么痛点?你如何解决他们的痛点?你怎样才能让他们读到你的文章?
比如,有一天,我与正在为找工作犯愁的外甥聊天过后,写了一篇《HR告诉你,招聘会上被刷下来的都是什么人?》
我的初衷是想以过来人的身份,向即将走出校门找工作的学生们分享一点招聘会经验。因为他们的痛点是“怀才不遇”,那么原因在哪里?内因外因各是什么?只有清醒的了解自己并应和社会的需要,才会无往而不利。
写完,发在某大学的朋友圈里。
4.
这篇文章写完,我觉得可以投稿,就先后投给了几个有名的公众号。
可是全都石沉水底。
为什么呢?
我研究了一番发现,之所以投稿失败,主要原因是“高不成低不就”:我冒然把稿子投给了《环球文摘》,可那里的约稿就像面点师傅的高帽子,能看不能吃;他们要的是精神,我就给了她物质。所以被拒。
我又把稿子给了某公众号,她连回复都没有,看她约稿的说明,人家要粉红女郎一类的货色,我给的恰是傻根一样实在的干货。
所以,往超市送货,如果这个超市净卖些价廉物不美的地摊货,你就不要硬推销自己的雅诗兰黛和兰奥们进去。
阿何老师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学校门口有一个旅馆,生意火爆,很多学生会租房子在里面学习,这个被老板发现了,他把床刻意改小了,然后放了很多的桌子,来提供给学生学习,可结果呢?学生们纷纷退房了,生意也变得远不如原来火爆了。
毕竟好多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