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2018年6月22日,参加了公司组织的TOMRA TED TALK,这篇文章是演讲稿。为便于阅读,已稍作修改。另外,《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的电子版在网络上是免费的,点击书名即可获得。
一本带来改变的书大家中午好, 这几个月我在业余时间,除了溜娃之外,主要在做三件事:做早餐,跑步,还有写东西。
一码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三件事的发生,都是从这本书开始的。
1. 这本书的作者李笑来,他做过销售,当过新东方的英语老师。后来做投资,现在是区块链专家,也是连续创业者。除了这本书,他还写了两本英语书,在得到APP上开通了《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
2. 那《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
看李笑来在干吗?它批判庸俗成功学,主张时间不可管理,一切都靠积累。
它说,我们人类的大脑就像电脑一样,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和外部设备。
只不过人跟人之间有差异,有的人处理器更加强大,有的人显示器更加漂亮,有的人配置了网卡可以联网......
而通过概念和方法论,我们可以让大脑的操作系统升级。
1. “没时间了”
我们周围可能有人曾经或者正在遭遇“没时间了”的困境。
“时间不够了”的恐慌,使他们超乎寻常的勤奋;而同样的感受,使他们终日不忘寻找捷径,最好是不费吹灰之力。
这样既勤奋又懒惰的矛盾现象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当中的一个或几个:
没时间了-—deadline到了一是未按时开始执行任务;
二是错误的估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三是任务在执行过程当中出现了差错;
那如何解决这个困境?我们稍后再说。
我们先假设这里有一扇门,门被上面的锁给锁住了,想要打开门的话,必须找到钥匙。可是钥匙在哪里呢?
它一定在锁孔之外的地方。没时间的解决之道也同样,不是管理时间。
解决困境的钥匙在我们自己身上,在于我们的大脑。
2.《美丽心灵》
大家可能会认同这样一个观点:大脑在指导着、在控制着我们。
而实际上,我的大脑并不是“我”,我的大脑是属于“我的”大脑。
不让自己跟着感觉走,翻身成为大脑的主人,需要心智的力量。
心智的开启有很多种说法,有俗语中的“开窍”,佛教中的“顿悟”,都是同一个含义。
可能有的同事看过《美丽心灵》这样一部好莱坞电影,电影的主人公原型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博弈论的提出者约翰纳什。
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广为人知的,用自己的精神控制了自己的精神病的人。
约翰纳什首先接受了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事实,之后才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大脑。
所以接受现实是成为时间的朋友的前提,那现实是什么呢?
《美丽心灵》3.现实是怎样的
我们先来看一组统计数据,下面这张图统计了大部分人一生中各个年龄段对自己处境的满意程度。
从15岁到50岁,满意度一路下滑,跌至谷底,这是一个现实;
我是属于这大部分人当中的一个。
15-50岁,一路下跌人人都想速成,连创造了这个世界的上帝也不例外,他仅用了六天就完成了使命,第七天休息去了。
可是速成绝无可能,这是另外一个现实。
其他的现实还有:交换才是硬道理,完美并不存在,而未知却永远存在。
时间不可管理,能管理的只有自己,这也是现实。
接下来的一章介绍了管理自我的几种方法。
4.时间开销
估算时间,关注步骤,及时行动等等这些方法,我们可能认为很简单,可是实行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
书中还介绍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记录时间开销。
记录时间开销,也就是记录从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做了哪些事情,花了多久。
可是这样的记录有什么用呢?
只有这样做了的人才知道,没有做的永远不知道。
我们经常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真的想知道的话,只能记录下来。
这样做,久而久之,对时间的感知能力会越来越强。
世界上还真有这么做而且做了很久的人:一个是本书的作者,另一个是前苏联科学家——柳比歇夫。
下面张图是柳比歇夫记录的其中一天的时间开销。
什么叫牛人5.学习思考
刚才呢,我们提到记录时间开销有什么用?
我们对于学习有时也有同样的疑问,不知道它有什么用。
有趣的是,这是有些人拒绝学习的理由,也是另外一些人痴迷学习的理由。
事实上,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
学习的过程需要我们去不断的思考,有一些思维漏洞,不经过刻意训练是无法回避的。
恰当而又正确的使用语言,就可以帮助我们修复一些思维漏洞。
比如说“要是......就好了”,是需要刻意回避的一个句式。
要是我是个亿万富翁就好了,这样想顶多自我安慰一下,没什么用。
而“......和......其实根本不是一回事”,这样的句式会有助于我们思考。
书里面还介绍了其他一些思考方法。
思考6.用是最好的学
学习思考过后要怎么用呢?毕竟我们学习和思考的目的是要用起来,而且用也是最好的学。接下来的章节分析了几个常见的概念。
a. 第一个概念是比较。作者认为,和别人比是永远没有尽头的,因为比自己强的人肯定永远都在,这是一个很大的坑。如果成功是和其他人比的话,那么成长是和自己比,今天的我和明天的后天的我相比较,这种比较对于个体的意义更大,也带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也更加踏实。
怎样才能追上哥们?b. 第二个概念是痛苦。
人类的情绪有很多种,最需要控制的大概只有一种,这就是痛苦。
关于痛苦,我们最常见的误解是什么呢?我们觉得痛苦的时候,觉得全世界自己是最苦的。可是这并不是事实,起码我们不会有规律地痛苦。
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当中提到了一个小男孩,他八岁那年11月的时候母亲去世,九岁那年11月的时候摔断了胳膊,十岁那年11月的时候头骨断裂,脑震荡,11岁12岁那年的11月,不幸也如约而至。所以,当我们觉得痛苦的时候,不妨想想这个小男孩。或许这样想,不是很道德,但是可以帮助我们减轻自己的痛苦。
自己不是最苦的我们的大脑有一个特点,有意的遗忘与痛苦相关的东西。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人没有办法把背单词这件事坚持下去,因为背单词让我们感到痛苦啊,书中提到了一个很好的背单词的方法,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c. 说到兴趣,书中有一样的认知。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我对这个没兴趣,不去了”。大多数人说不去做某件事的理由是没有兴趣,而真正的原因是做不好这件事。比如我,对唱歌对打牌都不感兴趣,那是因为这两项我都不擅长,尤其是唱歌。
d. 经常鼓励别人,对自己有好处,这会让我们成为不需要鼓励的人。鼓励是非常稀缺的资源。因为泼冷水很容易而且没有风险,而鼓励他人则需要相当的智慧。
鼓励需要智慧经常使用这些概念,慢慢的积累,一定会找到不一样的自己。
7.复利与积累
相信积累的力量,本质上是相信复利的力量。
而复利,就像爱因斯坦说的,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它的威力比原子弹还大。
复利的利息很低很低,低到我们经常忽略到它的另外一面,就是利滚利。
就像有些人因为怕麻烦,而不去做一些事情,这样麻烦就没有得到解决,因为这个麻烦没有得到解决,其他的麻烦也无法解决,这使得一个人的现状更差。
现状越差,想要摆脱它的欲望就越强,进一步做出不现实决策的可能性就更大。
如此往复,恶性循环。这就好像是掉入了“万劫不复”的局面当中。
这就是负面的,积累的力量。
积累的力量书中,还介绍了一些理财方面的内容:越早越好,躺着赚钱,别做“险盲”等等。
最后,作者提醒:不要只顾着升级手机的操作系统,也要记得升级大脑。
祝各位和自己在未来,每天都进步、天天有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