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学生服装购买动机调查

大学生服装购买动机调查

作者: 一本泛黄的二手书 | 来源:发表于2015-07-27 22:57 被阅读598次

明确目的性

此次的调查的内容是对于大学生身穿的衣服的购买动机调查。服装作为一般意义上的设计品,也拥有设计的功能性,即实用性审美性和认知性(符号性和情感性等)。所谓时尚从本质上应该更从属于后者。即大学生的购买动机本质上是基于广告和相关设计业界的宣传。从调查的结果中可以从侧面看出大学生对时尚的看法。

我对时尚的理解

从某种程度来讲,时尚可以理解为某种社会性的欺骗活动。现在的设计理念以不单单是迎合人的需求,但是由于人需求变化难以预测,所以在很多情况下仅仅进行数据的统计是不够的。好像是sony公司,率先提出把握消费者心理制造消费需求,将消费者的需求引导到企业预先设定好的轨道上来。企业之前的促销的各种手段的开支还是要消费者买单,因为它是算在产品的平均成本里的。

用心理学上的内省法我很清楚我自己购买服装的动机。服装是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存在,它的审美性是与其符号性密切相关的。通俗的讲,就是物以稀为贵。很多情况下我们并不知道该设计品的美感在哪里,但是我们仍会选择购买。举个例子就是,很多人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买一些自己根本欣赏不了的价值不菲的画作,这是画作对他来说就是完全意义上的符号性存在。

时尚的产生以自上而下为主,但其根本目的是彰显自己独特的社会地位。而下层的人使出于一种模仿,希望从外表上与上层人员、相接近(虽然实际上接近不了多少)。当然也有产生于下层的时尚,但是我看那还是少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人,怎么会有心思去关注服装呢,只要能御寒遮体就可以了。

讲究时尚的人也可以当做所谓“高调的人”,何谓“高调”就是标新立异呗。

符号性和审美性的关系

举个例子,以女生买了个鲜艳的衣服,可是过了几天她发现还有其他人穿着同样的衣服,她就不穿了。为什么?服装的符号性比较重要啊。

功能性与符号性的关系

每天中午可以看到南艺2号楼快递的汽车,很多是衣服。可见,在网络上购物已经是大家普遍选择的一种购物方式。网络购物的特点就是价格低廉,但是价格低廉的另一方面就是质量不怎么样。不能以实用性第一的眼光看大学生购买服装的问题,大学生购买服装很多时候是从服装的审美性和符号性来看的。浏览购物网站也是我们生活方式的一种,很多情况下我们并不缺少服装,但是看到样式新颖的服装我们仍然会忍不住的购买。男的感性购买行为还少一点,女性的购买行为有时甚至不能让人理解。我无法理解是有些有服装占有欲,经常买一些自己根本无法穿着的服装。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抱怨其夫人杰珪琳为什么购买几百双鞋子。可见现在购物已经成为了一种情感符号性消费了。

这里是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基本是我对符号性消费的理解,再重新叙述一遍意义不大,就直接放在这里了。

论夸饰性消费与设计品的关系

------夸饰性消费中的消极情感

总论

设计品不仅仅能满足人的实用功能,还能满足人的情感。情感分为两种,即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积极情感是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给自身和周围的人带来的愉悦,而消极情感是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自身的优越感过于膨胀而使周围的人感到厌恶。这里所要讲的就是这种消极情感,并按设计的构成经行分类具体分析。

功能夸饰性

功能,主要指的是实用功能。功能夸饰性是指用户(或者消费者)在购买某一件功能强大设计品时,其动机并不是出于设计品功能的实用性考虑。或者说用户对于设计品的特定功能并没有多大实用价值,而是出于在使用该设计品特定功能的过程中向周围人炫耀的目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像很多中年用户在购买手机的主要功用是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对于手机的其他功能其使用频率并不是很高。如果仅从这一点考虑,这一部分用户应该会选择购买低价位的实用性手机。在实际生活中,低价位的功能单一的手机并不会受到大多数这部分消费者的青睐。其原因通俗的一点来说就是使用低价位的手机太掉价。从个人角度讲用户在购买功能全面的手机之后,会产生一种自我实现的感觉,自认为可以跟上科技时代的潮流(实际上是脱节)。

材料夸饰性

材料夸饰性是指用户在购买一件设计品的动机主要是看重设计品制作的原材料,而对于设计品的其他方面基本忽视。这一部分用户一般多是知识审美水平不高但是财力雄厚的用户,其原因是材料的夸饰性显而易见,激起周围人的“仇富”心理而遭到厌恶。举例来说,当看到一个人脖子上戴着一条很粗的金链子,多数人不会觉得美,反而觉得这个人一定是个暴发户。材料夸饰性容易遭人厌恶,可是很多用户在购买设计品的时候仍然会选择优先考虑材料,因为这是彰显个人地位显而易见的表征。

外观夸饰性

外观夸饰性是指用户在购买一件设计品的动机主要是看重设计品夸张的外观,而这种外观对用户本身来讲并不具有很大的审美价值。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常说的“标新立异”。这一部分用户并没有足够的审美能力,但又希望彰显自己身份的独特性,所以就会选用一些一般用户不会购买的产品。

品牌夸饰性

一个现象很容易解释“品牌夸饰性”。两款功能外观等各方面差异不大而品牌不同的设计品,中国用户一般会选择购买国外设计品,而日本用户会选择购买本国产品。从客观上来讲,中国设计行业起步较晚,品牌意识不成熟,国外知名品牌给人感觉质量等各方面会比国产的同类商品好一些(虽然实际上差别细微)。而日本设计行业较为成熟,拥有众多世界知名品牌。从主观上来讲,与本国的文化观念有关,日本人认为本国生产的产品是最好的,在这一点上与中国不同。

小结

夸饰性消费的产生于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里仅仅做个简要的表征分析,其内涵太过复杂。

前期的问卷制作

由于调查群体是大学生,相对一般普通大众更容易调查一些。所以从制作问卷上来看,应该没有什么难度。问卷以选择题为主,因为主观题难以统计和分析。但是主观的询问有很大的价值,所以在制作问卷之前可以先向周边人询问一下看法,看看有没有什么创新的想法,作为问卷设计的参考方面。

前文文章中的小标题可作为问卷问题的选项使用,调查大学生对于彰显夸饰性的服装更看重哪一点。材料功能等可作为选项。而且作为艺术学校,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一般较好,所以夸饰性消费在我校有很大的调查空间。

中期的问卷调查

调查者应该不会有很大的抵触心理,毕竟身份相同。还有一个问卷方法方式的问题,如果只选择走在室外的同学是不是调查取样的种类单一。大学生可以简单的分为社交型和宅型。如果只是进行室外调查只能调查到属于社交类的学生。当然,可以选择在课堂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这也是之前大学生问卷调查选择的方式。这样的调查结果应该是比较全面,从理论上来讲应该和户外调查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可以制作两份问卷。

后期的数据统计

数据按户外室内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户外调查数据,另一部分是室内调查数据。按学校的类别分分为普通理工科学校和文科学校还有我们艺术院校。调查方式和调查地点选用同一张问卷,统一啊。相信两者应该存在着差异性。本身数据统计应该没有多少问题,只要保证客观即可。

最后的结论分析

主要是验证和预先设想的是否一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学生服装购买动机调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xpm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