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8日
今天早上打扫房间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我们教育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长会通过排课,报更多兴趣班的方式,来提高孩子的学习知识的容量,有的家长就只会教孩子去看书,有的家长也只会放任孩子自己玩耍。
那么我们作为家长到底需要怎么安排孩子的童年生活呢?
1、在孩子幼年时期,如1-3岁,培养孩子对自己的行为的专注力,让孩子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控制自己的行为,例如:声音的强弱,喊叫,动作的快或者慢,说话的节奏等几个特定的行为。专注做下来,就能让孩子逐渐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模式,并伴随孩子终身。这种培养主要依靠父母和家庭环境来塑造。
2、4-6岁,与其培养孩子的兴趣,不如培养孩子的能力;但是能力的提高来自对兴趣的专注。也就是说,我们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孩子的兴趣,并通过一些专注训练,提高孩子对兴趣的能力,并进而提高孩子的兴趣变成一种能力。举例:孩子喜欢乐高积木,其实最开始不是喜欢乐高积木,而是孩子喜欢一种搭建积木的快乐。随着接触乐高积木的时间久了,便对乐高积木中的一些搭建思维产生了兴趣,这个时候我们父母不要盲目地给孩子报课,而是确定是否发展孩子的这项兴趣,并转化成一种能力。如果确定让孩子通过积木搭建,进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那么我们只需要做的,就是加深孩子对积木和搭建技术的体验感,带孩子尝试不同的造型,不同的积木,观看别人搭建的作品,然后从模仿别人到自己创造,就能把这种兴趣转变为能力。所以我最后想总结一下,不要让孩子过多的接触课外兴趣班,兴趣广泛和你逼迫孩子学习兴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3、7岁以后的上学阶段,孩子应该做的是学习一种体系,一种理解知识,理解行为,理解别人的能力,进而建立和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在学校学的是知识体系,如何让孩子对学校的知识能有理解,并认为这是在学习知识?那就是家长要经常性的对孩子进行提问,从问题中,引导孩子去回忆上课时候老师讲过的内容,并用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回答。还有就是不要让孩子上课外辅导,除非你觉得现有的老师教的内容无法满足孩子,当然这需要你进行测评孩子的知识储备能力。否则不要给孩子安排补课。孩子学习不好,就更不应该补课,而是找到孩子的问题,从生活,从环境,从行为等几个方面去了解。
以上是我今天一个简单的思考,分享给大家,如果您有不同的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