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这篇文章记录了书林老师启发孩子表达的过程。
01
上一堂课,书林老师带着孩子们来到青秀山的古道,开展“收藏一棵树”的学习项目。
怎么收藏一棵树呢?
老师给每人发一个纸袋,孩子们在古道上寻找自己喜欢的树,然后收藏20件与树有关的物品。
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个活动。他们有的收藏了各种形状的树叶,有的收藏了松针,有的收藏了不同树上掉下来的果子,有的收藏了被火烧焦的树皮等等。
而在这一堂课,老师请每个人给大家介绍自己的收藏,通过分享,来还原我们在古道的体验。
因为都是自己亲手捡回来的东西,所以孩子们分享的特别积极。
比如有的孩子说,我捡的这个树叶,特别像甲骨文里的山字。
还有的孩子说,这个树叶很像开瓶器,还很像摩托车。
还有的孩子说,我捡到的这片树皮上,有两个圆圆的洞。它是之前树上的钉子所留下来的痕迹。
但是,这个和写作文又有什么关系呢?
关键点就在于,老师的提问引导。
为了帮孩子观察的更加细致、启发孩子的思路,书林老师提出了很多问题。
比如,很多孩子都收集了树皮,书林老师就问:你们觉得,树皮对于树的帮助是什么?
孩子们说:可以裹住它。
书林老师就继续引导:那树皮像人的什么呢?孩子们马上就联想到了:像人的衣服!
还有孩子捡回来几块黑色的、烧焦的树皮。书林老师就问,你们觉得是什么把它烧焦的?孩子们说,可能是闪电。
老师继续问:闪电打在树上,可能会发生什么?孩子们回答:会着火!
老师接着问:如果树是人,他会感受到什么?立刻有孩子抢答:“痛不欲生!”
老师说:“那谁能表演一下痛不欲生呢?”。结果,写作课秒变戏剧课,孩子们立刻开启了夸张的表演。
你看,通过老师的启发式提问,不仅让孩子们思考的面更宽广了,课堂的氛围也立刻活跃起来了。
这也是孩子们特别喜欢这门写作课的原因,因为实在太好玩了。
02
除了提问,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在体验之后,孩子们的表达欲望。
书林老师说,这两次课的主题是写树,两次课加起来一共是5个小时,但是,为了让孩子们摆脱习惯思维、范文的影响,老师花了4个半小时,带孩子去体验和观察。
比如说去山里观察树、去收集树、去分享树、去描述树、去玩自然游戏。
这所有的过程,都是在为孩子积累感官素材,当孩子忍不住表达的冲动时,再给他们写作的机会。
这样写作文就不是作业了,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东西。
我还记得,第一次课,孩子们问书林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你不会逼我写作文吧!因为平时他们最讨厌写作文,常常在书桌前憋了一两个小时,还什么都写不出来。
可是,在这第三次课上,每个孩子却都沉浸在自己的作品里,唰唰唰的写的停不下来。不到半小时,每个孩子都写下了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这就是“先有了足够的感官体验,再去写作”的强大魅力。
03
之前我们在山上观察树的时候,很多孩子都对一颗长满青苔的树感到好奇。
后来,这棵青苔树,出现在很多同学的作文里。
比如,7岁的海涛写到:
远看它像一只鬼,但不可怕。走近一看,整颗树都有青苔,看起来像长虫了。我在树下捡到一个松果,它圆圆的、棕色的,闻起来很臭,摸着感觉很坚硬。我捡到了它的叶子,它像那棵树的头发,长长尖尖的叶子扫了我的手背,我感到痒痒的,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有趣?
在这篇小短文里,海涛把青苔树比喻成一只不可怕的鬼,把叶子比喻成树的头发。这些比喻让人看到,孩子观察世界视角非常的奇妙。
他还通过很多对感官的描写,来向大家介绍这棵树。比如看起来像长虫了、松果圆圆的、棕色的、闻起来很臭、摸起来坚硬、树叶扫过手背还痒痒的。
海涛同学写的每一句话,都来自于他真实的观察和体验,而这正是他的作文能打动我们的原因。
9岁的晓明,则从青苔树,联想到“是否要做真实的自己”这样的哲学话题。
他的作文是这样写的:
有一棵树,它长满了青苔。有另一棵树,它没有青苔。
青苔树说:“我不想要青苔在我身上!”
没青苔的树说:“我想要青苔!”
于是他们一起说,“我们换皮肤吧!”
忽然有一个天使来了。天使说:“我来帮你们换皮肤吧!”
树们一起说:“好!好!好!”
天使把它们换了过来,树们说:“太好啦!”
树们很开心。
但是,树们也很失望,因为树的青苔没了,树的树皮也没了。
他们请求天使换过来。
天使说:“好吧!”就又换了过来。
从此,他们不再想换过来了。
8、9岁的孩子,会开始产生一种幻想:不知道别人的生活是什么样?我可不可以成为另一个人、拥有他的特点?
在晓明的故事里,他借自己观察到的青苔树,满足了自己的想象。但他似乎也发现了,还是做真实的自己更有吸引力。
所以你看,写作并不仅仅可以写自己所观察到的,还可以是发现自己、了解自己的方式。
这个,可是写作更高级的用途。
04
今天的特别节目,我分享介绍了一堂与众不同的写作课。
那么从这一堂课当中,我们作为父母,可以学到哪一些引导孩子写作的方法呢?
我总结了两点。
①如果孩子实在写不出来,那你就可以带他去看一看。
比如,如果要写一个人,你就带他去大街上,进行人物观察。
如果要写一件物品,你就把这个物品摆到他面前。
如果不方便带他出门,那你也可以和他一起回忆,你们之前一起爬过的山、一起看过的树,你甚至可以拿出照片跟他一起观察。
这些都是你在帮助孩子打开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的开关,当孩子能够通过五种感官来观察一件事物,他写作的素材就丰富多了。
②大人的提问,可以帮助孩子学会观察与联想。
我记得之前看过一篇报道,芬兰的老师特别擅长向孩子提出问题。一个芬兰老师,平均每天要向孩子提出500多个问题。
确实,提问是启发孩子思考的好方法。但更关键的,是怎么提出优质的问题。
在书林老师的课堂上,我印象最深的几个问题:
• 闪电打在树上可能会发生什么?
• 如果树是人,他会感受到什么?
• 这片树叶像什么?风一吹它会怎么样呢?
• 随风摆动,树叶会发出什么声音?
• 如果这片树叶是铁扇公主的芭蕉扇,你能给出三个理由吗?
大人提出的每一个好问题,都将为孩子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
你的问题让孩子观察的更加细致,也让孩子把他所观察到的,和自己熟悉的体验联结起来了。
在孩子的大脑中,产生的联结越多,思维也就越活跃。
接下来的几周,书林老师还将带着孩子们去走访邕江、写江的故事,去城市里看人,写人的故事。
我将持续为你关注,与你分享启发孩子写作的技巧。
当然,也非常欢迎孩子来体验书林老师的写作课,和沐风老师预约就可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