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的老爷们掐架的时候,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叫做:”谁也不是吃素的!”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在说:”爷们儿我可是吃肉的,所以,爷们儿我可不是好欺负的!“
北京人所说的”吃肉“,不是指炒菜里放的肉丝、肉片儿,也不是指烤鸭或涮羊肉之类的肉,而是特指吃”白煮肉“。就是用白水煮熟了的猪肉,也称为”白肉“。
别看这白煮肉听起来透着些许粗鲁,但这道菜可实实在在是从紫禁城里传出来的。
民间白煮肉的做法一般是把带皮的五花肉洗净切成大块儿,肉皮朝上放进大铁锅里,加上花椒、大料、桂皮、葱姜等调料,倒上水煮。调料里不放盐和酱油,水要没过肉。大火煮开,再转文火慢煮一个小时。煮的过程中,汤始终要保持微微沸腾的状态,不能翻动,不能添水。
白煮肉不能煮烂,就煮到九成熟,用筷子一戳能穿透,用手能捏得动肉皮就可以了。肉煮烂了切起来容易碎,吃到嘴里也没了弹性和韧劲。这是做白煮肉的一个窍门。嫩而不烂、薄而不碎的白肉才能体现简单质朴、醇厚地道的味道。
肉煮好了,捞出来沥干水分,晾凉了,把肉皮刮净切成薄片儿码放在盘子里,蘸着用蒜泥、葱花儿、酱油、辣椒油、香油调成的料汁儿,大快朵颐,不亦快哉!
吃白煮肉的最佳季节应该是在初夏。北京童谣里就唱道“六月六,老太太爱吃煮白肉”。会吃的人讲究“冬不白煮,夏不熬”。吃,讲究个时令。按照中医的说法,猪肉是凉性的,白煮了以后特别适合在初夏食用,也就是“不时不食”。
老爸自己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没人伺候他做饭,他就会从市场买一块肉回来,放在白水里煮,煮熟切成块儿,蘸着蒜酱和酱油吃。用老爷子的话说,吃的就是原汁原味。
吃,也饱含着人间烟火的学问。
![](https://img.haomeiwen.com/i15371316/ac42263bb329354a.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