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习惯,别人要求做的,不一定想配合,但如果有一天看到比你优秀的人在那样做,就又不一样了。
就像我习惯慢慢来,思考慢,行动也慢,当然了,嘴巴表达出来的本事也慢。
有一次开展读书主体活动,课堂上互动分组练习,曾经给我们上课的老师,读书演讲协会主席跟我在同一组,我看她在讲师布置任务以后,迅速分工,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在小组其他成员还没反应过来的情况下,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她曾经定位自己是全能妈妈,生活中紧跟孩子的节奏,做美食,陪伴孩子学钢琴学声乐,做运动;工作上,在单位是主力军,各种培训工作信手拈来;夫妻关系非常好,老公是公安,常常要加班,她会自动补位;事业上积累个人品牌,虽然身在体制内,但她很有个人品牌意识,在圈子内知名度挺高的。协会很多会员都视她为榜样。
《认知驱动》中说 “想让对方听你的劝,最好的方式不是语言,而是你自己真的变好,而且比现在好很多、比他好很多,那时你的话才有分量。因为更好的建议不是劝说,而是影响。”
看人下菜,现实就是这样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你很难去听一个乞讨的人说的道理,尽管他可能说的道理还挺有道理。
巴菲特的话一字千金,流浪汉的话人人嗤之以鼻。
所以为什么大家得拼一把,有时候就为一口气,《繁花》的汪小姐离开27号后,连黄河路上一个包间都定不到。不努力,自己的孩子长着长着也不听自己的了。小时候他们可能会依赖你,长大了,父母口中那些落后的知识就不一定入得了孩子的耳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