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的演讲之路
两条途径架起从学到用的桥梁

两条途径架起从学到用的桥梁

作者: 平凡的小逗 | 来源:发表于2020-02-03 09:52 被阅读0次

    2018年11月第一次参加微课比赛

    《两条途径架起从学到用的桥梁》(第5稿)

    大家好!我是来自南通AACTP培训师俱乐部的黄海霞。

    今天我要讲的主题关于学习和使用知识。

    首先,我想问在座的各位一个问题:你们喜欢学习吗?

    喜欢。当然。(不喜欢。我不相信)

    否则我们也不会相聚在这里。

    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困惑:

    看过的东西记不住。

    记住的东西讲不出来。

    听过很多道理,却解决不好生活中的问题。

    其实这是我自己的学习状态。

    我之所以想讲这个话题,一方面是因为我有困惑,我想寻找答案。另一方面,我想也许你们会和我有一点点的共鸣。而将我所理解的分享出来,本身就是从学到用的有益实践。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开启一段从学到用的探索之旅。

    来看一张图片。

    大脑模型图

    这是一张简单的大脑模型图。

    左边是环境,是生活中可以感知的事实。

    右边是工作记忆,让我们感知环境中发生了什么,同时保存正在进行的思考。

    下边是长期记忆,它是一个记忆仓库,储存着你关于世界的各种知识。

    我们的思考就发生在工作记忆中,就是将长期记忆与环境中的信息重新组合。

    基于这个模型,今天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长期记忆有什么用?

    第二,什么样的长期记忆有用?

    第三,如何积累长期记忆

    第四,如何使用长期记忆

    我们从一个实验说起,这个实验是:

    让一个初级棋手、一个中级棋手和一个高级棋手去记忆一盘实战棋局。看谁记得快。

    实验结果是初级棋手记得最慢,中级棋手次之,高级棋手记得最快。

     为什么是这个结果?是因为高级棋手的记忆力最好吗?

    并不是这样的。事实是当实验者随意摆放棋子时,高级棋手和初级棋手的水平也差不多。

    高级棋手之所以记得快是因为一早在脑海里储存了大量棋局,当需要的时候能够迅速调取与当前的情况进行比对,从而作出快速反映。

    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思考依赖于长期记忆,同时,长期记忆的储存量也影响着思考的效率。

    长期记忆对思考的影响

    所以,我们经常说要多读书,多读书,确实非常正确。

    当然,我们真正的困惑的是:看过学过的知识,要用的时候却提取不出来。

    就像我们的朋友圈里有很多朋友,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当你想要找个人喝一杯的时候,你会想起谁呢?

    其实,我们的记忆分为两步,第一步储存,第二步提取。记忆储存下来,一直都会在那里。只是记忆提取的强度会随着时间慢慢减弱。最终,我们的记忆会按强度分成容易提取、可以提取、难以提取以及不能提取。

    很显然,我们希望我们的记忆可以被提取,也就是具有较高的提取强度。

    那如何增强记忆的提取强度呢?

    想像一下,你跟朋友的关系,是不是常联系的好过不联系的,交心的好过交往的?

    记忆也是一样,我们应该经常提取记忆,而更重要的是:深入提取。

    看过的书、经历过的事,加上自己的体验、领悟分享出来,下次提取的时候就更容易。

    庞大、可提取,这就是我们所希望的长期记忆的样子。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多输入、勤输出。我们今天在这里讲课,其实正是最好的积累长期记忆的方式。

    提取记忆

    那如何使用长期记忆呢?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1942年,牙买加中部小镇上有一对普通的教师夫妇,他们的女儿乔伊丝刚刚参加完初升高考试。考试结果出来了,乔伊丝通过了考试,但没有拿到奖学金。那天夜里,她无意听到父母在走道中悄悄地说:我们的钱不够了。

    这一夜所有人辗转反侧,不能入眠。第二天,乔伊丝得到了父亲的答案:我们已经没有钱了。言下之意:你上不了学了。而母亲却不甘心,她走出家门,来到村邻,用不知什么样的方法从一个商店老板那里借到了学费。而正是母亲的坚持,改变了这个普通家庭的命运。乔伊丝后来上了大学,嫁给了一个数学家,并移居到了加拿大。他们的一个儿子,就是”1万小时定理“的提出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而这个故事的原型就来自于他的书箱《异类》。

    令我不解的是:面对同样的环境,乔伊丝的父亲为什么会作出一个不太明智的决定?

    我们来分析一下会是什么原因。

    A不想孩子有出息

    B没有认识到上学对孩子更好

    C觉得借钱很麻烦

    D不想过拮据的生活

    你们觉得哪个原因可能性更大?

    (回应听众反应:可以让我听到你们的想法吗?)

    在当时的情境下,父亲的决定也许是可以理解。可是回过头去看,这样的决定不令人遗憾吗,这真的是为人父母最想要的吗?

    其实,乔伊丝父亲和母亲做出不一样的决定,反应了两种不一样的思考方式。自动思考和主动思考。

    自动思考方式,用一个公式表示:环境+长期记忆=决策

    在这个公式中长期记忆的提取事实上是由环境所激发的。

    什么意思呢?

    演示一下:

    环境:没有钱

    提取长期记忆:借钱是很麻烦的事或者不想过拮据的生活

    决策:不让孩子上学。

    这其实是原始的应激反应。

    现在我们把这个公式稍作调整,变成:目标+长期记忆+环境=决策

    会有什么不一样呢?

    在这个公式中长期记忆的提取变成了由目标激发,而环境则变成了可以利用或者需要克服的客观因素。

    再来演示一遍。

    目标:希望孩子更有出息。

    提取长期记忆:孩子上学比不上学更有出息。

    环境:没有钱交学费

    克服不利因素:借钱

    决策:借钱让孩子上学

    这就是带着目标主动思考。

    面对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问问自己:

    1、我到底想要什么?

    2、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实现?

    3、这样的途径为什么是正确的?

    4、这样的途径对我来说是可行的吗?

    解决了这些问题,剩下的就只有坚定的执行了。

    从自动思考到主动思考

    讲到这里,这段旅程就要结束了。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

    我们从一个大脑模型出发,探索了长期记忆对思考的影响,我们认识到庞大而可提取的长期记忆对于解决问题是有用的,而积累长期记忆的有效途径就是多输入勤输出;我们还探索了思考方式对解决问题的影响,我们认识到使用长期记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动思考,一种是主动思考,而更有效的方式是带着目标主动思考。

    总结

    以上就是我今天课程的全部内容。

    感谢各位聆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两条途径架起从学到用的桥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xzc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