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4 下班回家轻轨上)
一个人的成功,与自己相关的,一个是知识,一个是能力。知识是表,能力是本;两者相互补充。光有知识,能力不足,则是书生一枚;光有能力,知识不够,则是莽夫一个。
知识的积累,通过应对考试的学习和课外的素质教育、兴趣学习,只要保持中等以上水平,就能完成必备知识的积累。到参加工作前后,在针对性的学习工作的专业,基本上知识就够了。
特别要注重的是能力锻炼,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靠临时的补充能够解决的。所以,我们从11岁起,要逐步培养、锻炼我们自身的能力。
一个人的能力有以下几个方面:
独立能力;观察辨别力;聆听的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力;执行力;亲和力;感召力;毅力;受挫力。下面就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分别作介绍。
1、独立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只有建立在独立之上,才能提高其它能力。
一个人的独立能力从小到大,是从小事开始的。自己穿衣、洗漱、洗衣服、叠被子、收拾房间、自己背书包、独立完成作业不要怕犯错误、自己买菜做饭、自己购物不要怕吃亏、自己规划零花钱生活费的用途、自己安排周末的时间。
遇到事情先独立思考出一个基础方案,再征求别人的意见进行补充修改完善。做完一件事情进行自我总结提高。
2、观察辨别能力:
行千里路胜过读万卷书。观察力一定是多看、耐心看、看完整;边看边想为什么;看完再总结原来如此。看七十二行,观人生百态,先不要挑挑拣拣,所有人和事都值得我们从中学到东西。看比我能干的人为可以学到别人的经验,看不如我的人可以避免我犯同样的错误。
看广告可以学到颜色搭配、用词用语;看工地,可以学习结构物,可以思考为什么别人一把年纪了还要去搬砖;看地摊,可以思考为什么他要在这里卖这些商品,可以学别人如何吸引客人、如何讨价还价、如何成交;看法庭,可以感知为什么法官高高在上,而被告人垂头丧气,可以建立敬畏之心;看花草植物,可以思考其中的规律;看动物行为,可以对比我们自己的人生;等等,万事万物,都值得我们去观察思考。
3、聆听的能力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聆听还是一种能力,误以为只要我听到别人说的话就行了。实际上聆听非常重要。
1)注意力要集中,避免漏听,给自己带来损失或产生误解误判。
2)不管喜不喜欢听,尽可能耐心听别人讲完,再做出判断;不要听着半截就作决定。
3)尽可能不要多次打断别人的话,多次打断会导致对方不愿意说,给自己带来损失。
4)边听边记:把对方表达的要点概括性的记在心里;必要时记在本上。
5)听话听音:去思考对方讲这个话的潜在含义, 拿不准的时候可以及时向对方求证,避免误解。
6)听对方没有说什么: 去思考对方为什么没有讲这些重要信息,如果对自己很重要,一定记得及时问对方。
4、自学能力:在参加工作后经常都需要自学解决问题,适应工作需要,避免成为一个傻傻的小白。所以,要注重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上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不认识的单词,必须自己查阅,不要依赖性地去问别人。遇到不会做的题,一定先自己查阅资料书籍去解决,即便是错了,也要在事后再去问老师同学为什么,避免一开始就去问别人。不会用的新物品,坚持自己研究说明书或上网查询,不可立马就问别人要方法。找不到的路,自己用软件查询;搞不懂的事情,自己先查资料、思考、研究出一定基础后再找相关的人求证。 要知道,参加工作后,上司需要我们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要我们去问怎么办。
5、表达能力
好的表达由逻辑清晰、语言流畅、用词得当、情绪准确、富有感召力构成。
训练逻辑的基础方法就是先按照老师、书本教的方法规规矩矩,按格式写好作文。
语言流畅从大声朗读开始,坚持每天都大声朗读,时间长了就会有提高。然后积极在课堂上举手发言,锻炼公众面前和老师对话的能力;然后积极争取参加各种演讲比赛。
用词得当,首先要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任何时候遇到不熟悉的词语都要及时查询。然后在语言表达中尽量避免用家常的口水话,而是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或观点。
不同的语气或传递出不同的情绪;我们学会基于讲话想要达到的目标去采取不同的语言。同样的一句话,可以传递出兴奋、开心、沉重、滑稽、悲伤、疑惑,等等不同的情绪,听者都是会感受到的。
最后,好的语言表达是为了达成感召听者的目标。感召的意思就是让对方听了我们的语言能够做出我们希望的反应。比如:我们讲这段话是为了让对方“赞同、 开心、舒适、消除误会、增加信任、冲动、疑惑、悲伤”等等。也就是我们讲话不是基于我们自己随心所欲的讲,要考虑听者的感受,和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