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无论放生还是捐助,总会产生“这样能为自己增加福报”的心理。虽然初心是觉得被帮助者可怜,对其怜悯,但“增加福报”这一念的产生还是不对的吧?应该如何打消呢?
学诚法师
行善助人,有不同的层次。一是散心为善,不望报、无所求,自觉秉持一颗善心去行善。这种善心虽好却不坚固、不普遍,多随性而为,遇见可恼之人、委屈挫折就容易退缩,有时甚至分不清自己到底是不是善良,做得是不是正确。绝大多数人行善都是这种情况。二是有心为善,希求善果福报。这种善有了业果理论的支持,更持久有力,但却容易增长执著。三是以正念行善,懂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圆满自利利他的资粮,宗旨清晰、坚定不移,既积极修福而又不执著福报,是我们应当努力的方向。希求福报不是错,但要进一步思考,修福是为了什么?
法师您好!最近我又重新看了《了凡四训》,想请问您,一切以利己为由的善都是伪善,那么了凡先生初发愿也是为了功名,那他的这种善也是伪善吗?
学诚法师
善或不善,在不同的层面上有不同的定义。对于希求出离轮回、断除我执的修行人而言,一切追求世间利益、会增长我执的行为都算作“恶”,但对于刚刚开始修行的人而言,为了得到乐果而做种种好事,就是善行(虽然在另一个层面来说,这属于有漏、杂染的善业)。佛教讲自利利他,自利是每个人行为的根本动力,并不是可耻的、虚伪的。自利不等于自私,佛教所讲的“自利”,是在最究竟的层面来利益自己,是以智慧为引导、以无限生命为前提的利己,与利他是一体的;自私,则是狭隘的为己,与他人对立,目光短浅。自私之人终会害己,绝不是真正的自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