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我在杭州的饮食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逐渐习惯了顿顿米饭的生活,习惯了偏甜的口味,习惯了多吃菜少吃饭。在杭州吃了很多原来没见过、没吃过的东西。有些算是“杭帮菜”,有些可能也不算杭帮菜,只是带有南方特点的菜。总体感觉,杭州的吃的“格”比较高。“格”这个词很难解释,但是在具体的食物中可以展示出来。
初春吃香干拌马兰头,点一点儿香油。
暮春吃鲜蚕豆,清炒或水煮,豆瓣嫩绿。
吃笋,油焖春笋,油那么大但是不腻,咬一口又脆又甜。腌笃鲜,咸肉春笋千张在一块炖,乳白色的汤,吊出鲜味儿来。片儿川就是面条,浇头是雪菜笋片炒瘦肉,也是取个鲜味儿。杭州话是有儿化音的,“片儿川”里的“儿”就是证明。笋干老鸭汤,山上食堂经常供应。
清明吃青团。加艾叶所以呈青色,内有各种馅儿,冷食。
夏天吃现摘的杨梅,带着水气儿就分到手上了,一颗颗紫溜溜娇滴滴的,咬下去又酸又甜,太鲜,不敢多吃。杭州风俗,立夏吃乌米饭,是乌树的树叶捣出汁来浸米,米就变成了黑色,然后蒸熟,加一大勺桂花,甚香。
端午吃五黄,黄鳝、黄瓜、黄鱼、雄黄酒、鸭蛋黄,这是韩宁姐告诉我的。鳝鱼鲜嫩无刺,我吃到的做法多是宽汁厚味,如虾爆鳝背,响油鳝丝,这都是下饭的做法。
秋天吃螃蟹。蟹膏蟹黄顶盖肥,配姜醋,喝一点黄酒。南方同学们收拾螃蟹极其利索,我吃不了那么干净。
水乡当然要吃河鲜,鱼鳖虾蟹螺蛳蛤蜊。大小不一的河虾,盐水一煮;钱塘江的白条鱼,搁点葱丝姜片清蒸,都不怎么带味儿。龙井虾仁,要用活虾把虾仁一个一个挤出来,这样口感才滑嫩。南方同学吃炒螺蛳、煮螺蛳都不用牙签,他们会“嘬”,我到现在也不会。南方很少吃鲤鱼(只西湖醋鱼是鲤鱼),因其肉不嫩,草鱼、鳜鱼、胖头鱼(鳙鱼,南方称“包头鱼”)都是常吃的鱼类。清汤鱼圆,细腻松软,非火锅里涮的鱼圆可比。王政自家做的鱼肉糕,鱼肉加面粉羼以肥猪肉丁,压得特别紧,极好吃。他是温州人。
有几样生吃的。醉虾,端上来活蹦乱跳的,搁嘴里还在蹦跶。醉泥螺,也是生的,螺肉甜而脆。血蚶,就是一兜儿血,用开水烫一下吸溜着吃。在宁波吃过一回醉蟹,是海螃蟹切大薄片,蟹肉是半透明的青色,蘸醋吃。这些端上来也管不了食品安全问题了,好奇心驱使下总得尝尝,谁让我看着新鲜呢!
葱包烩,就是薄饼夹葱,意为食秦桧肉之意。杭州人极恨秦桧,将桧树纵剖两半,植于岳庙之前,名曰“分尸桧”,竟活一半。又有丢沙包游戏,置秦桧跪相于前,种者有奖。千载之下,骂名犹在。
烧饼是薄的,里边有梅干菜肉馅,要趁热吃。浙大附近有个卖烧饼的,两个儿子结婚都送了房。
春卷有咸的,如荠菜肉馅儿的春卷。粽子是咸的,猪肉粽、蛋黄粽。豆腐脑有甜的有咸的。豆浆倒是甜的,这一点和北方口味相同。何雪锋有一次喝豆浆,叹道:我好久没在豆浆里搁酱油了——他是绍兴人,杭州的豆浆不搁酱油他不习惯!
猪肉切小方做东坡肉,或者跟梅干菜同炒,或者做南乳仔排,南乳就是酱豆腐汁,但是是甜的,杭州好多菜都浇南乳做成甜口。羊肉都是带皮煮的,肉质非常紧。鸭子炖汤,或者做成酱鸭,衢州人吃鸭头,辣!鸡有杭州特色的做法是白切鸡:整鸡治熟,不加任何佐料,肉白皮黄,鸡油欲滴,切几刀蘸酱油吃,也是吃个鸡本身的味儿。
牛肉羹、鱼羹、文丝豆腐,都一个路数,用勾芡的方法使汤羹更滑嫩。莼菜汤不用勾芡,因为莼菜本身就滑溜溜的。
煮花生用话梅腌制,又甜又糯。猪皮油炸后干制,吃的时候用水发开,与虾米、豆腐同煮,叫“杭三鲜”。豆皮压紧,叫“素烧鹅”。蟹炒年糕,哪儿都有,不算特色。千张包,馅儿里是蘑菇、鸡丁——这就是“格”!
杭州不出什么白酒,有白酒也泡了,杨梅酒、石榴酒、桂花酒,度数普遍不高,像果汁饮料一样,女生也能喝几口。米酒和东北的米酒不一样,是清的,也带甜口。黄酒种类很多,什么花雕、女儿红、状元红、加饭酒,外行品不到其中的好处。有一回办会议知道朱老师爱喝“帝聚堂”牌的,尝了尝,果然好喝,像蜜一样。黄酒度数低,据说后劲大,我也没觉出来。我从家给同学们带六十七度的衡水老白干来,他们都没喝过这么高度的酒,亮哥爱喝老白干,喝了一回马上网购了两箱邮到家里去了,他说读博三年收获两样酒:金门高粱酒(去台湾交流的时候喝上的)、衡水老白干,我只收获了帝聚堂。
杭帮菜博物馆 杨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