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你在忙什么?
“你在忙什么?”这是牧师来家中探访,问我的第一句话。
通常人会问 “最近忙吗”,我的回答总是“很忙”,我自己觉得也“很忙”,好像我的人生从来没有“不忙”。从读书考大学、结婚生子、失去一切又重来、家庭与事业的冲突、移民到人家的地盘拚出自己的一片天、漫长的康复训练、搬家、应对一次次的家庭危机等等,我一直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跌倒了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爬起来就走。
浩规定我每天的工作、学习时间平均不得超过 10 个小时。眼见长得不见尾的任务清单根本不是 10 小时能完成,为遵守家庭守则,我还有一堆家事要做,就这么每天只能卡着钟点过日子。
“为什么会这么忙,是时间管理的问题,还是自己超负荷了?”牧师见我不出声又问。
“不是时间管理的问题,应该是超负荷了。”我说,“我的做事效率一向很高,曾经不止一个雇主说,同样的时间,我一人干的是三个人的工作。”
《镜在眼前的幸福》连载26“一定要让自己这么忙吗?”
我从来没这么问过自己,忙早已成了我人生的主调。为了什么呢?为了梦想吗?我已经实现了我的事业梦、田园梦,怎么我比以前更忙?
为了生存吗?好像不完全是。如果不去追求奢华的生活,人所需要的要比所想的少许多。
怕不忙就落后吗?落后了又如何呢?被人笑话,人不都是整天比来比去的嘛。不对,如果在意别人如何看我,我这辈子早都按步就班走了,不会这么折腾。
于是我告诉牧师,“我可以不忙,是我太爱工作而忽略了其它。”牧师说,他一生陪伴不少人走过了人生最后的时刻。没有一个人死前在后悔,没多花点时间工作。
“你那么爱你的工作,为什么呢?”牧师问。
“我觉得这辈子,总要创造点价值吧,要不白活了。”我说,“最起码要对人对己有益,这样我才觉得有点意义。”
“很多事情可以创造对人对己有益的价值。”牧师说。
可我就是喜欢教练。教练已经渗透到我人生的方方面面,让我成为了我想成为的人,在过我想过的生活。事业上我本来就强,但经营幸福的家庭,对我这么一个强势而独立的女人,挑战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爱不像酒,时间越长越香,爱是反反复复的。今天可能火热到要融化,明天就降到了冰点,有时一天就有爱的四季,所以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比如,浩的口头禅是“应该”,而我一听见“应该”,就觉得他是在指责我,好像我什么都做不好。我没好气地质问他,“为什么你老是爱指责人,好像就你懂,别人是傻瓜!”
“我没有指责你,我不过是告诉你正确的做法。”
“难道就你的方法是正确的吗?你知不知道‘应该’这个词,本身就有‘指责’的意思?这可不是我这个中国人杜撰的。我上“沟通的艺术”培训,你们英国的沟通专家也这么说,还建议我们少用‘应该’!”
“不是‘应该’这个词有问题,是你们这些所谓的沟通专家有问题!”
为了浩的“应该”,我们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的争执。后来有一天我就问自己,“是不是所有人说‘应该’,我都会火冒三丈呢?”
《镜在眼前的幸福》连载26“不是。”
“为什么?”
“我敬重的人,比如牧师,还有我的教练、老师说,我可是洗耳恭听的。”
“为什么对浩就做不到呢?”
“我和他是平等的,他凭什么告诉我应该这样,应该那样?”
“平等就不能敬重,只有高你一等的人,你才敬重,是这样吗?”
“唉呀,不是的啦。”
“那是什么?”
“是浩没有权威,而牧师、教练、老师是有权威的。”
“权威根据什么而定?”
“他们比我厉害。”
“厉害的标准又是什么?”
“他们比我懂得多。”
“是所有事比你懂,还是某方面?”
“是我感兴趣的方面。”
“你不感兴趣的方面,就算这个人很专业,也不够厉害、不够权威吗?”
“不是。”
这次的自我教练,我不再对浩的“应该”反感了。我意识到,以往只看到浩的不足,也接纳了他的不足,但没有看到他在很多方面,足够权威;而且“平等就不需要敬重”是完全错误的,圣经教导我们“人人都有尊贵的生命”,这给了我当头棒喝。人,应当被尊重,夫妻更要“相敬如宾”。
再比如我和浩表达爱的方式是不同的,我喜欢礼物。有一天冲凉时,我看见浴缸边放了一瓶我专用的洗发水,第一反应特别感动,觉得浩太爱我了。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洗发水已用完,而这个品牌的洗发水只能在专卖店买。专卖店离我家远,刚好我太忙没时间出门购物,就让浩从超市买了个别的品牌给我临时用。没想到他这么有心,又去专卖店给我买了一瓶,而且香型都没错。
《镜在眼前的幸福》连载26晚饭时,我说,“我在浴缸旁发现了我最爱用的洗发水……”
没等我后面的甜言蜜语说出来,浩马上接口,“哦,我在浴柜里找到的,你什么时间买的,没用都不知道吗?”
唉,刚才的感动白浪费了,我心说。就在那丝失望划过心头的当下,我抓住了它的尾巴,问自己,“你失望的是什么?难道买你喜欢的洗发水就是爱你,没买就不爱你吗?浩不是也按你的要求从超市买了洗发水吗?”
“没要求就想到,这才是让人感动的爱。”
“你要求太过份了吧?男人哪能和女人一样心细呢?浩按你的要求买了,还不知足吗?”
嘿嘿,我自嘲地笑笑,搞得浩莫名其妙,他哪里知道刚才我像是坐了一次过山车。换作过去,我一定失望,免不了抱怨。要知道,我从前是个爱抱怨的人,好像全世界都欠我,把家人的爱、别人的帮助当作理所当然,不懂得感恩;外表坚强,内心脆弱,常常怀疑自己,别人的一点点不认同就把自己打垮了。哪有力量天天自我教练,而经营出一个幸福的家。
“为什么教练对你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呢?”牧师又问。
一方面过去那个样子,让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我必须改变才有出路;另一方面助人者,自助。如果教练没有令到我的人生更好,我凭什么要让别人学教练、用教练?这促使我不断把教练用在自己身上,用自己的人生为教练做见证,所以才有了这样的改变。
“帮助人的方法和工具有很多,为什么是教练呢?”
人跟人不同,所以适合每个人的工具和方法未必一样。但是,只要人肯追求进步,教练适合大多数人,为什么呢?
首先,教练从做人做事系统性地发展一个人,特别是引导人做有道德的人。人们一直崇尚于“知识就是力量”,追求做事的方式方法,然而知识不和道德结合,后果是什么呢?今天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不就是因为知识增加,但是道德沦丧、真爱缺失的结果吗?有多少人的爱是“牺牲别人来成全我自己的欲念”?这不是真爱,真爱要“舍己”。
而教练的最高境界就是“舍己”的爱,教练担负着传播爱的使命。
“舍己”不是空谈,特别在家庭,我深有体会。尽管经营夫妻关系,我不断地用自我教练才有了和谐与幸福,但前提还是因为我有“舍己”的意愿。
我常对人说,也许你的家庭很幸福,可是你能保证你的孩子在学校,不会接触到问题家庭的孩子,不会受影响吗?如果社会充斥着不良青年,你的孩子的未来会是怎样的呢?所以不只是企业,每个人,哪怕为自己的后代,都要从我做起,担起社会和谐的责任。
所以教练对于全面提升个人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其次,教练引导人向内认识自己,成为内在强大的人。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说,“我们最大的恐惧不是我们没有能力,我们最大的恐惧是我们具有无以伦比的力量。”这个力量来自里面,而不是外面的财富、名誉和地位。遗憾的是,人对自己的认识少得可怜,小看了自己,一直向外求力量,而固有的思考、做事、为人处世模式,将自己囚在笼中又意识不到,所以人需要教练认识自己。
最后,教练通过提问把思考的能力还给人。如果人丧失了思考能力,和动物有什么两样呢?而人跟人最大的区别在于思考的不同。为什么呢?不同的思考带来不同的选择,选择不同,结果不同。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思考呢?所问的问题不同。
比如,您刚才问 “你在忙什么”,我同时又思考了下面的问题:“我为什么这么忙?”
“我有没有偏离最初的方向?”
“我忙出了什么结果呢?”
“结果是我预期的吗?”
这样的思考让我发现了其他的问题。一般人不习惯问问题,也不懂问问题的方向,更不要说由一个问题而思考更多的问题,所以只能等到着火了再去救火。
《镜在眼前的幸福》连载26再比如,遇到问题,很多人习惯于告诉自己,“这不可能”“我能力不够”“我不会”“我不知道”“这不关我事”“事实就是这样的”等等。作为教练,我已经很习惯于问自己:“还有什么可能性?”
“我能力不够在哪里?要怎样就够?有哪些资源可以借用?”
“我要怎麽做就能由‘不会’变‘会’?我还需要什么?”
“我要怎麽做就能由‘不知道’变‘知道’?”
“这件事真的不关我事吗?我有发挥我的影响力吗?”
“事实果真如此吗?我的证据是什么呢?这些证据足够吗?有没有可能我把自己铐住了?”
这么问,我的注意力就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试都不试就放弃。试的结果大多数情况下,都证明原来是有可能的,而我已经将那个“可能”变为了现实。不断这么做,我发现像爬山一样,爬过了小山头,大山头也不是太难了。
“为什么教练会这样问问题呢?”牧师问。
教练的“目标结果”导向,不单单思考“要做什么”,而是”为什么做“,做事背后的动机是什么?意义是什么?崇高的动机和意义才是点燃一个人的发动机;教练的“凡事内看、承担责任”,让人遇到问题一定是先看回自己,思考自己能做什么来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等待别人;教练的“打破常规、创造可能”,让人总是寻找和创造可能性,善于质疑自己和他人的想法,不会轻易地被条条框框束缚。再者,教练提升了人的思考和自我觉察能力,很容易以人、事、物为镜,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当然,并不是教练才会这么问问题。像您,已经问了我不少启发思考的问题。我很好奇,不知道您本来就这样,还是接受过专业的训练?
牧师告诉我,对于如何提问曾经受了大量的专业训练,但是对于教练,了解不多,很好奇,所以才会问出这么多问题。说着,他又问:
“思考‘在忙什么’,你发现了什么?”(本文首发于www.wrencoaching.com,版权归任卫红所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