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之间的关系究竟怎么样”——哈利乔夫。
第一次接触《谈教养》,反思自己,收获知识。
不讨论行文,单就文中的例子已经“现实”的不得了!
我问孩子们“一个男人在路上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而且帮助妇女开车门,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男人”?
“这是个有想法的男人”!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孩子回答,惹的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呃呃呃呃呃呃……
大约十几秒的样子,我的反应是空白。
“一个男人,在家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做任何事情,说明这个男人怎么样”?我还是希望把孩子们引到有无“教养”上去。
“这个男人心不在家里”那人孩子张口就来,其他孩子依然“前仰后合”。
有些尴尬……
抛出两个问题,本来是想和孩子们讨论一下什么是真正的“教养”,什么是“教养的缺陷”,可是被孩子们这么“一整”,我觉得有些离题了,可是话返回来说,我觉得那个孩子回答的有些“道理”。
一个成年男人,在外面“好好”“是是”,可是回到家里就像“二大爷”一样“葛优”瘫在沙发上,与家里任何“民生”都不接触。先不说这个男人的思想到底有没有问题,单就他在外面的“好好”“是是”就是假的。
我们怎样来评价一个人行不行?
最要的一条就是看他对家人的态度。有些人在外面是“雷锋”,可是回到家立马变成“黄世仁”。一个人若是对家人都不真心,还会对谁“心诚”?
友人曾经这样评价他朋友的对象“你看看,她真不孬,上次帮我很大的忙,是绝对的好人”。这个评价就太“绝对了”。
为什么呢?
假如一个成年男人,他的电脑技术很好,他能帮助周边所有的人做各种各样的东西,甚至有些东西因他设计而获奖。但是他的妻子在用电脑的时候遇到问题,于是向他求助,他不但帮助,反而讽刺打击“这么简单的东西你还放不上,你的脑子呢,愣透气了”!
试问,这是个绝对的好人吗?我想大家应该“唏嘘”一片吧。
一个人有没有教养,还真得看他与家人的接触。对自己家人不好,对别人再好那也是装出来的,没有什么真情实感。
忽而想起那件比较“近”的事——一个女子向她丈夫哭诉自己的焦虑,他的丈夫没有一句关切的温暖,而是冷而凶的说:我没有钱,别来找我。
夫妻关系就真的这么“浅”吗?是那人没有真心吧。
哈利乔夫把教养和优雅写成了“亲兄妹”,可是我觉得教养和真心才是“血脉相连”。
一个只对外人“好”,对家人却呼来喝去的人,不论怎样“漂白”,都不算是一个真正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