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慢条斯理的人,天性散漫,所有的行动都比别人要慢半拍,请原谅我才进行到5月10日的每日一问——你最喜欢的作家是谁,最喜欢他的哪部作品?我循规蹈矩,愿意像小学生完成老师作业那样去回答21天写作训练营里的每日问题,也借此作为我的练笔,一点一滴地累积我的写作时间。我是一只有梦想的小蜗牛,请允许我缓慢地爬向我的目的地。
我最喜欢的作家?这样的问题着实让我挠头。我有着乐嘉性格色彩分析中的绿色性格。我没有强烈的好恶,喜怒哀乐基本上都温吞吞的。我在头脑中搜索我所知道的作家、文学家名录,鲁迅、苏东坡、莎士比亚、曹雪芹、路遥、池莉、毕淑敏……我是一个不挑食的孩子,我吞食着各种机缘出现在我手边的书——纸质的、电子的,儿童的、大人的,古典的、现代的,没有系统,没有规划,只要我能读进去,情绪不抵触的,我就读。读完就读完了,不写读后感,不整理不研究,顶多是看到精彩语句就摘抄下来,而后摘抄本也不知所踪,最痴迷时也不过是拉着身边的人搞传销,‘’xx书,可好看了,特别感人,特别精彩,你也去看看吧!"基于此种原生态低层次阅读,我对作家作品的了解都肤浅得如蜻蜓点水。你若问这样的一只蜻蜓它刚经过的水面水域的水质、水的深浅、流速,它只能报以瞠目结舌,然后灰心丧气找个地方自卑反省去了。
我便是受了刺激,看了21天爱上写作训练营里老师和伙伴们的文章,文章背后支撑的阅读功底。我清楚地意识到我的阅读状态太随意散漫了。如果我不满足现状,想在写作上有所追求,不想只简单地做一个快乐轻松的读者的话,我必须做出改变。我要拒绝稀里糊涂地喜欢,我需要清晰透彻地喜欢。挖掘就从此刻开始吧!
鲁迅被我排在了第一位,我想我的潜意识已经做出了选择。我要回答,我为什么喜欢鲁迅?我喜欢鲁迅的什么?我对鲁迅究竟了解多少?诸如此类的问题。
鲁迅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他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性格最鲜明的写照。
鲁迅怒发冲冠的形象让人觉得严肃的战士是他唯一的面目。但稍微肯下点功夫去了解鲁迅的人就会发现他刚硬的外表下那颗纯洁多情细腻敏感的心灵。不然他的作品中不会有那么多的爱恨忧愤。
拒绝稀里糊涂的喜欢鲁迅近30年的创作生涯中,辛勤笔耕,一生创作700多万字。《一件小事》中鲁迅对极小事件的反省,对人力车夫的仰视。《朝花夕拾》中有对保姆长妈妈的感激,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对范爱农的悼念。所有的所有,鲁迅先生心中有人,笔下有情。
《记念刘和珍君》追忆刘和珍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而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他悲愤地呐喊‘’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为了忘却的记念》书写了他对牺牲的左联五烈士的纪念,着重记述了与白莽及柔石的交往。他记忆中的两青年各有其可爱可敬之处。白莽和鲁迅初次见面过后写信诉说自己的懊恼,白莽信中说很悔和鲁迅见面,自己的话多,鲁迅的话少又冷,好像是受了威压似的。鲁迅便写封回信去解释,说初次相会,话语不多是人之常情。并告诉白莽翻译时不能由着自己的爱憎改变原文,还把自己的两本看重的书郑重其事地送给白莽。很显然,鲁迅绝没有丝毫的‘’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的世故,他和白莽的交往有英雄惺惺相惜的侠义之风。写到柔石,他说柔石相信人们是好的,现实中碰了钉子,柔石仍然相信人们是好的。那语气里流露了多少鲁迅对善良乐观的柔石的赞美和喜爱?柔石和女士同行会相离三四尺的距离,而他与鲁迅同行时几乎是搀扶般地照顾。柔石纯良,而把柔石的纯良无一遗漏地看在眼里记在心头这般深情地道出的鲁迅又何尝不是同样的纯良?鲁迅绝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战士。当他夜不能寐,沉重地写下‘’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的句子,他的内心一定是火辣辣的炽烈。
喜欢鲁迅,他是多面的,立体的。喜欢他的犀利,喜欢他的斗志,喜欢他思想之独立,喜欢他情感之热烈丰富……
我冥思苦想究竟喜欢鲁迅什么,仍然不得其所。我的喜欢太苍白、太虚弱、大稀里糊涂了。
记得曾听过一件小趣事:幼儿园老师想让幼儿亲近小动物,让家长给幼儿在第二天入园时带上一条鱼。一位爸爸给幼儿用盆拿去了一条失去生命的大鲤鱼。这位爸爸一定是喜欢和爱他的孩子的,但这喜欢只能算是稀里糊涂的喜欢。
拒绝稀里糊涂的喜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