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在《典论 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写作的重要性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高考改革逐步实行,语文学科作文分比例将提高,写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学生而言,作文分数几乎占了语文分的30%之多。
对于老师而言,作文教学成功,语文教学整体质量才高。
对于家长而言,解决好孩子作文问题,等于帮孩子站稳了语文学习的半壁江山。
多数老师和家长都知道,阅读和写作不可分割,阅读能促进写作的提升。但事实上,孩子似乎读了不少书,写作能力的提升却不尽如人意。这是为啥呢?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什么样的阅读 不 能 提升写作:
1 所读的书是《爆笑校园》之类的
这类图书非常受孩子欢迎,原因就是它搞笑、轻松。以图为主,文字很少。这类书籍,瞄准的就是孩子爱玩爱笑爱娱乐的特点。能提高写作吗?显然是困难的。道理很简单,因为它的语言文字可能比孩子已经掌握的语文材料还要少。路边小摊的零食是很难满足处在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对营养的需求的。因此,选择能够满足孩子成长需求,同时略高于孩子起点的书籍才有可能促进孩子的提升,包括写作能力的提高。
2 走马观花式的阅读能够促进了解,但很难促进理解!
类似我们今天在手机微信朋友圈的碎片化阅读,随看随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种随意性很大的阅读,了解一些新闻或者小道消息,还是有好处的。因为不会花费很多时间去深入理解。
阅读要促进写作,首先意味着阅读为写作提供更多的词汇。词汇的学习,从理解、积累到运用,是有个层次性关系的。理解了没记住或者记住了不理解的词,都是很难运用到写作中来的。更别说,作者的情感、思想、写作方法的感知、体验和学习,需要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
因此,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阅读是不能有效促进写作能力提升的。
3 完成任务式的阅读和真正的阅读格格不入,与促进写作无缘!
可怜天下父母心!有部分家长朋友会在孩子完成了家庭作业之后,给孩子安排看书(阅读)的时间。孩子捧起一本书,心不在焉,或者时间一到,马上溜之大吉。这样的阅读,显然也无法达到促进写作的目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什么样的阅读才能真正促进写作呢?
1 选择合适的书
合适的意思是:
比孩子的起点高一些;
能引起孩子兴趣;
出版社和编者必须专业;
一定不是盗版书;
情感、思想、文笔兼美。
2 适当的导读
导读的意思是:
激发孩子阅读兴趣;
创设一些悬念;
指出书本的价值;
告诉孩子读书的好处。
3 与写作形成良好互动
互动的意思是:
为写作积累词汇;
用写作知识理解阅读内容;
从阅读中总结写作规律。
嗯,最后一点有点难,举个例子吧。
有一篇文章开头是这样写的——
一只鸟和一棵树是好朋友,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树和鸟儿都很幸福。但是,冬天到了,鸟儿要到南方去了,它们约好第二年春天还要在一起享受快乐。可是第二年春天,鸟儿再回来的时候,树却不见了,鸟儿非常焦急。原来,伐木人把他砍倒,做成火柴,卖掉了。小女孩告诉它,火柴被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亮着。鸟儿饱含深情地对灯火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唱完以后,它又凝视了灯火一会儿,仿佛在说:“我唱的歌,你听见了吗?再见了,我的朋友。”然后带着内心的眷恋飞走了。
首先,这段话中,对于三四年级的孩子,可以积累的词语有:幸福、享受、焦急、凝视、眷恋等。先提示孩子结合文章理解这些词,然后记住它。通过写句子或者小短文练习使用。
其次,与孩子交流,鸟儿对着树唱歌时,用到了哪些描写的手法——表情、动作、内心独白;它们是如何水乳交融融为一体的呢?——鸟儿当时的心情使得鸟儿自然流露这样的状态。所以,写作就是自然而贴切的再现生活,当然也有创造在里面。
最后,孩子在写作中,有意识运用阅读中学到的东西,也是非常重要的。亲,如果单纯依靠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也可行。前提是读大量好作品,而且每个孩子足够多的数量不一样。必须达到应有的数量,这样才有可能从量变到质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