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高考。从自己高考之后,这么多年,每一年的高考日子都没有今年这般让自己感触甚多。
一是倾盆大雨唤起了自己的高考第一天考试情景,那是的自己被大雨淋湿了鞋和大半截裤子,但居然发挥的超常,连当时的作文题目和大概思路,现在都还记得,所以这样的场景估计终生难忘。。。
二,今年这个特殊的年份,也是让自己值得记住,当然也不可能忘记。
三,为人父这么多年,感到在教育上特别的失败
当前让自己比较焦虑的问题是——孩子教育问题
感觉这个问题,是我和爱人,以及老师经常交流的问题,也是经常让自己头疼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就能解决的,如果按照班主任的感觉去预测,大宝以后读到大学都难。爱人尤其焦虑,觉得学习这么差,自己很丢人。
自己能理解老师和爱人,主要是看问题的方式不同,或者说是价值观不一样。
关于孩子教育,目前承认是很多失败的地方,这里的失败,其实主要还是在于父母自身,而不是在于孩子。
如果时间线拉到自己的童年,和大宝同龄时期,自己是怎么去和这个社会相处的?作为幼小的我,自己最想做的是什么?觉得最重要的又是什么?
父母每天的陪伴?每天玩的开开心心?还是为了以后有个远大理想,努力学习?
我想,这肯定没有标准答案。
最近又在看王阳明的传记,感触很多。王阳明心学的核心就是——致良知,知行合一。
关于孩子教育问题,自己良知其实就感觉的到该怎么做,但好像就是放不下觉得“理性”的自我,自己还想用其他理由来和心中的“良知”做“辩论”。
自己的良知告诉自己,如果真正想教育好孩子,必须要花很大的精力来陪伴,和孩子共同面对所有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让孩子充满好奇心,真正热爱生活,真正热爱这个世界,才能热爱学习,现在所在环境,哪怕最好的学校,流水线的生产,是不可能做到自己所期待的。
所以现在,宝贝给自己的感受就是,很讨厌学习。除了学习时刻,其他的时候都容易开心,一旦到了学习时刻,就变成了父母和老师都讨厌模样。
记得曾经看多一对北大毕业的夫妻(大概是),为了孩子,在大山里开荒,养殖和种植,和孩子过了美好的童年,但为了孩子学习,还是回到了现实社会。
当时看,很不理解,现在想起来,很了不起。当下,换做自己,还是放不下自我,做不到为了孩子全身心投入陪伴。
当前自己价值观就是,认真过好每一天,但自己离知行合一还是有些远,而孩子在这个阶段没有很好的环境和氛围,那就更难以做到养成很好的习惯。
如果指望孩子能突然改变,达到期望的那样,热爱生活,充满好奇心,热爱学习等,俨然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最应该改变的是自己,自己没有塑造这样的环境,做到对每一天真正的热爱,没有做到对生活的热爱,孩子是不可能激发这样的能力。
所以,教育孩子,其实就是在教育自己,这个过程也是注定是个考验。
因为第一步就是要放下自我,这往大的说,是一种自我修行,不光是为了教育孩子,也不是为了谁而活着,如果说是为了谁好,还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过好自己这个人到世界的短暂生命,就很不容易,而有幸作为孩子的陪伴者,俨然是福分。而现在看到的,让自己焦虑的,其实都是被放大的。
这些关于孩子学习的焦虑,和好好的过好这一生比较,以及和死亡比较起来,肯定就不是那么长期重要,思考能影响孩子长远的东西,才是最应该做的事。
而这些经历都是自己的缘份,而不应该成为负担。
所以,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接受现实,放下自我,抛开自己和外界对孩子的看法评价,从自己开始认真过好后面的生命,才能真正影响到孩子内心,打好后面快乐生命的基石。
一切都是缘,孩子有孩子以后人生,感谢孩子这个时候带来的这样的感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