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禅坐越来越深,日记也越来越难写了。
下坐之后,又感概了,这毛病是不是要改一下哦,哈哈!
这几日,包括今中午80分钟的深入禅修,
要知道,写日记和禅修的这个我,
只是个没有立场,且不分有无、内外、前后、左右的观察者。
但是,在修较浅的止观阶段,
当喜、乐、轻安禅支生起时,
甚至当舍禅支初现时,
更甚是身根也若无、且入浅定时,
这里依然还是有个“我”在的
- - 自我意识还在,也就是第六识还在起用。
所以,还能记住禅境的样子、禅支的觉受。
但这几天更深一步的时候,喜、乐、轻安禅支没有了,观察者也没有了,
所以第六识不起用了,进而也没有一个“我”来记住什么了,
所以如果描述那时那下的发生、那禅境觉受如烟花一现的残影,
用搜肠刮肚的方法,实在太难为了。
我感慨,
终于证悟了佛经所说“胜义”、说“离义言诠”、说“不共”!
礼赞佛陀、所有佛菩萨、法师、大德,还有我的上师大喇嘛!
可以用那么精细的言语,去讲述、去指导我们这些行者,
那是他们在修证的路上来来回回走了多少遍,并且历遍了各种歧途和正道,
才能给出的正确的指引!
上师批示:
1、这个进步还是很清晰的。
六识不再起作用了,也就是说它不再支持七识的染污了。这是非常重要的。
而心所缘的对象也不那么清楚,代表心不再盲目的向外去探取。
2、你理解关于说“胜义”、说“离义言诠”、说“不共”这个说法中,确实是非常难得,是这样的!
因为这时候意识心已经逐渐不再参与(其中),我们更多的是住在七识末那的中舍舍受里。
同时呢,是我们所看到的清净和光明,就是我们上次说的阿赖耶识的见分,是非常殊胜和细腻。
只不过那个见分是心的对象,此时六识已经不起作用,但它依然是心的对象。
3、是的,在禅修里边,你是记不起这么多的。
只有出了禅修之后,我们回想,这是我们的想蕴在重放。
因为是内在身心过程中才能体会,也确实是非常不好描述,但非常重要。
因为在这个描述过程中,你等于通过思维观在对自己做了更一层禅修的练习。
所以呢,你下来再进入三禅四禅的状态中的路径会越来越熟悉。
网友评论